綦斌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
高血压脑出血危险因素
以往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病人,然而近年来,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年龄≤44岁的成人由于高血压致动脉硬化破裂而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其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等方面均与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有所不同。因此,对青年高血压脑出血人群的必须充分关注。
1、 高血压因素
高血压病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增高,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形成微动脉瘤,血管在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虽然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率低于中老年患者,但青年高血压病与老年高血压相比其发病具有隐匿的特点。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社会压力大、工作繁忙,饮食作息不规律,忽视自身健康状况,体检意识薄弱,对自身患有高血压根本不知情,亦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此种情况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大。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青年人高血压,对防止青年人脑出血的发生和复发都具有非常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浓度酒精因素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少到中量的饮酒对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高浓度酒精的摄入过去就一直被视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作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也已得到公认,且饮酒与脑出血的危险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然而高浓度酒精的摄入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乙醇的毒性作用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强,因醛固酮具有储水作用,醛固酮增加会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研究表明高乙醇摄入量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即饮酒越多,相应会导致血压的升高;长期饮酒还可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促进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和粥样斑块形成,成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调查发现长期饮酒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饮酒是青年脑出血多个危险因素中可控的因素之一。
3、吸烟因素
吸烟诱发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是烟草中尼古丁可使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升高,一氧化碳与氧竞争血红蛋白,导致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机体供氧不足,血管脆性增加,诱发脑出血;另一方面,血液中一氧化碳升高导致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由此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增加血粘度及血管壁损伤,结果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吸烟还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引起血管痉挛、收缩,血管变细,血压升高,从而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是青年脑出血多个危险因素中可控的因素之一,应加强倡导对青年人戒烟。
4、饮食及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热量的摄取过量,高盐、高脂饮食随处可见。过量的高热量、高脂及高盐食物的摄入,导致体重增加,从而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低胆固醇血症作为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虽然已得到充分重视,但相关的研究结论相差甚大。近年来,低胆固醇血症与脑出血发病的关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5、高血糖水平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高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是有相关性的,国外有学者对18~49岁青年脑出血危险因素的进行研究,发现糖尿病是青年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青年患者其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是无糖尿病的2.4倍。
6、体重方面
体重高于正常(体重指数BMI 25)会增加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体重指数越高,心肺负担就越重,机体耗氧就越多;另一方面,体重过重往往来源于高糖、高盐及高脂饮食,这些物质本身又会对血管造成伤害。体重过重的人,如果得不到足够锻炼,缺少有氧运动,其与体重正常人相比血管弹性往往较差,这就为脑出血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其颅腔空间代偿能力较强,而青年人由于脑组织相对饱满,其颅内代偿能力较弱。因此,当脑出血发生时,青年人会较早出现颅高压症状,其意识障碍也较老年人发生较早,由此引发脑疝的可能性也较老年人更为突出,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对于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要充分重视,并给予及时医疗干预,无论是积极的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
青年人由于普遍缺乏健康意识,特别是对自身的高血压病不够重视。另一方面青年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习惯的约束能力也较老年人差,同时社会压力大,工作任务重,这些因素综合导致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越来越普遍,然而临床上对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和认识却远远不够,因此,加强相关的研究对指导青年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青年高危人群进行科普教育、有效干预及预防提供依据。微创、精准以及个体化治疗是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总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具体病情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制定个性化手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