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013年-2015年三年增速缓慢回升后,民航基建投资正在重新回归快车道。11月4日,民航系统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机场投资将维持高峰状态,占据主流是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机场项目,包括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按照记者此前在交通运输系统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的信息和公开文件梳理所得,仅2016年-2020年5年就规划投资新建民用运输机场56个,通用机场超过200个。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向记者表示,中国目前民用机场不到230个,和国外航空发达国家的机场数量还是有很大差距,从这个角度讲,航空基建还存在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在机场基建高峰预期之下,是基建资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1月3日,民航总局颁布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民用机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这份文件中表示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包括通用机场和民用运输机场在内的民用机场项目。
上海星景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CEO温晓东在9月底就知道了这份文件的内容。作为复星集团旗下的以城镇化基建为主的PPP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星景股权在此前参与了杭绍台高铁的项目投资。
温晓东向记者表示,未来5年上海星景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可能会投资20个左右的机场,按照单体均数30亿-50亿的规模计算,总投资将会达到上千亿。
此前记者从交通运输体系相关人士处获悉,按照目前交通运输部尚未公布的综合运输“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仅民用运输机场就要新建56个,这一数目与十二五期间持平。在民用运输机场以外,通用航空机场也预计会在未来进入投资高峰——按照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意见,2020年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还将建设超过200个通用机场。
在此次民航《意见》出台之前,数份国务院的文件中就曾经提及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机场的投资建设。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就曾经提出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盈利状况较好的枢纽机场、干线机场以及机场配套服务设施等投资建设,拓宽机场建设资金来源。”
綦琦向记者表示,目前社会资本进入机场基建和运营基本不存在太多行政门槛,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本的意图。社会资本进入民用机场的建设运营环节可能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置换政策。此前一些民营资本进入机场基建的案例也沿用了这一思路,比如2005年内蒙古西蒙集团在参与鄂尔多斯机场建设时,就曾因为机场建成初期预计每年的巨额亏损而获得了鄂尔多斯市配置的一块25平方公里的煤田作为亏损补偿。/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