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两级法院线下集约送达中心奔赴扶余市进行线下送达,送达小组历经派出所查档、村委会问询、乡间走访,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最终当事人在警车内签收了法律文书。这场从城镇到田间的送达之旅生动诠释了“送达工作没有止境”的司法担当。
本案中,按照当事人李某在一审法院起诉时预留的送达地址,电子送达和邮寄送达接连碰壁,李某的手机号码也已经停用。为顺利推进审判程序,线下集约中心按照工作流程决定线下实地进行送达。
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送达小组首站来到扶余市三井子镇派出所,试图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调取李某的户籍信息,找到现居住地或者最新的联系方式,但一无所获。紧接着送达小组前往李某的户籍所在地八井子村村委会了解情况,村委会工作人员称,李某自从结婚后早已不在村里居住了,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但是有其父亲的联系方式。送达小组按照号码拨过去后,对方拒接挂断电话。
无奈之下,按照户籍信息上李某父亲的住址,送达人员驱车前往八井子村某屯继续走访。进屯后,送达小组沿途逢人询问李某父亲住处,终于找到后却是大门紧锁,送达线索再次中断。
送达人员并没有放弃,在村里四处了解打听,偶遇热心大娘称李某的叔叔就在附近务农。送达人员立即前往找寻李某叔叔,说明案件情况和来意后,借助李某叔叔的手机拨通了李某父亲的电话,一番释法明理后,李某父亲称李某恰巧在身边,两人当时正在三井子镇里,李某表示愿意配合签收法律文书。于是送达人员立即返回镇里,最终在警车内,顺利将法律文书交付李某签收,为案件后续审理扫清了障碍。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