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一直以来,白城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节能降碳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用能管理和能效水平提升,全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节能降碳成效显著。2021年至202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0.8%。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白城发电公司主动担当绿色低碳发展重任,聚焦聚力内部节能降耗管理,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持续开展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给水泵和送引风机变频改造、汽轮机汽封节能改造等15项重要技改工作,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切实将节能降耗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目前,该公司已顺利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机组环保性能,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白城发电公司副总经理宫健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节约标准煤达1.1万吨,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持续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和减污降碳工作,白城市有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步伐。与此同时,还在高耗能高污染上做“减法”,坚持绿色发展、严管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技术改造,持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白城市已完成5台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54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全面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指导和督促3家电力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按期足额完成配额履约清缴工作,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绿色出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公交车能耗更低,车辆运行过程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的零排放,能极大降低空气污染程度,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市重点行业清洁运输率达到90%以上,市区目前有111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强化项目支撑,夯实“无废城市”基础。建立市级“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库,共有37个重点项目入库,并对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推动风电和光伏产业废物回收再利用、秸秆提取高纯度二氧化硅EOD项目,进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截至目前,37个建设项目完成29个,剩余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强化统筹调度,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制定《白城市“无废细胞”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时间节点、申报流程、评估标准等内容,分类推进无废园区、景区、工厂、学校、饭店等“无废细胞”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循环利用,形成多场景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在资源节约、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截至目前,共完成59个市级“无废细胞”建设,1个省级“无废细胞”建设。
白城市还聚焦落实“双碳”目标任务,有序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低碳化。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比重达到87%。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市发电量比重达到78.8%。记者 张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