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在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随着夏季气温不断升高,这里1800亩的“可持续棉花”陆续进入现蕾期,棉苗普遍长出9至10片真叶,株高约45厘米,长势稳健。现在进入棉花追水追肥关键时期,可持续生产棉田通过多样的科技化和智慧化手段,推动棉花种植节水节肥、提质增效。
这里是我国正在推进的“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样本之一。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了解到,“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由中国棉花协会发起实施,“可持续棉花”就是指棉花在种植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人工干预棉花生长,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据悉,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项目在新疆已审核认证120万亩棉田,累计生产“可持续棉花”43万吨,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优质、健康、环保的棉花制品。
推进“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是我国加快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田间到车间,向绿向新而行,一朵棉花里的变化,蕴含着全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十四五”以来,我国棉花产业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规模和指标平稳运行,生产效率提高,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分别稳定在600万吨、800万吨左右,吸纳近1700万人就业。
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经对全国10个省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1931个定点农户调查显示,预计2025年全国植棉面积为4482.3万亩,同比增长1.8%,增幅较去年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植棉面积4090万亩,同比增长3.3%。
记者在会议上获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产量、消费量以及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1/4、1/3、1/3。
出席会议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棉花产业仍需在巩固优势基础上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从传统优势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