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医疗服务体系系列报道(1)
自去年以来,长春市卫生健康委为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亮出“精气神”、焕发新气象,全力以赴“真干事、干真事”,着力破解医疗服务体系“头重、腰软、脚轻”难题,创新提出“一体提升、两翼驱动、三项突破”的“固脚强腰”发展战略,给长春市公立医院开出新“处方”,以利于各项工作尽快实现新突破。
突出“一体”提升
近年来,长春市卫生健康委着力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基座”,助力医疗硬件软件提档升级,加快补齐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该项目于2023年4月正式获批,项目总资金11.05亿元。示范项目实施以来,长春市卫生健康委以3个“加强”为抓手,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建立市长任专班组长高位推动机制,复盘转化先进城市好思路、好做法,锚定市县医疗能力提升、智慧医院建设、医疗控费管理3项重点内容,制定《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执行方案》《四项任务清单》等8份政策保障性文件,确定目标任务,明晰工作责任,规划路线图、时间表,确保人、财、物按计划逐项落实。
加强竞争评审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利用近两个月时间,组织委属、省属医院等全省各个项目领域的专家,针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学科建设,先后邀请365名专家开展了3轮竞争性评审,项目由最初申报的50项,最终确定了37项,共分两个批次推进,第一批16个项目已招标采购设备684台(套),剩余333台(套)设备计划2024年8月底全部采购完毕。
加强绩效评估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加强项目风险监测和分析,制定相应预警机制和对策,对项目进展和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总结前两批经验,结合短板弱项进一步填平补齐,对剩余项目资金开展新一轮项目申报、评审,实现资金使用最大效益,释放绩效评估的矫正功能,以利于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强化“两翼”驱动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以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浙大妇院吉林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为“两翼”,嫁接整合国家顶级专科资源,全力打造出心血管、妇产科一流诊疗新高地。两个“区中”项目于2023年7月正式获批,其中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项目总资金18亿元,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项目总资金15亿元。项目实施以来,长春市卫生健康委以强化“两翼”、强化三个“加快”为核心,力求突破。
加快项目进度
据悉,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项目今年5月初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将实现主体封顶,过渡期长春市中心医院1号楼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浙大妇院吉林医院项目已于今年4月完成主体封顶,目前正在加快内部装修进度。
加快融合发展
今年上半年,长春市卫生健康委致力于各领域新质资源的融合发展,输出医院累计已派驻专家117人次,依托医院已派出进修人员76人,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5项,已经实现了覆盖医、药、护、技和管理全领域的融合发展。
加快百姓受益
今年上半年,在两家输出医院的常态帮扶下,长春市在心血管、妇产科等方面的整体诊疗水平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优质医疗选择上真正受益。
实现“三项”突出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以打赢三大攻坚战为目标,以3个“突出”为靶向,强力推动各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持续优化,从而实现区域辐射性医疗服务全体系的重塑,真正让这些公立医院发挥出“骨骼”“肌肉”“韧带”的功能和价值。
突出强基固本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坚持市属医院“大专科、小综合”发展定位,强基固本,深化与北京、天津等地的技术合作,培植儿科、传染病、精神卫生等优势学科,推动市属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相补充的发展格局。以长春市儿童医院为例,2023年5月以来,北京市儿童医院先后有20余位专家到长春市儿童医院出诊、手术,其中儿童耳鼻喉手术增长81.7%,已有近千名儿童受益。
突出板块联动
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利用吉大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二道区医院、南关区医院隔级与吉大一院二部、吉大二院分别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推进长春市口腔医院与吉大口腔医院专科联盟建设,实现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目前,已经设立了首批名医工作室50个,充分发挥出了中省直等医院大名医、大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使各种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板块联动、强弱共融。
突出改革破题
随着国家和省际联盟集采药品704种、医用耗材24类的落地执行,长春市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已覆盖了116家医疗机构,联动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长春市已完成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以市带区、区市一体的新模式,还搭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框架12个,实现了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全覆盖。
未来,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将重点在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医保支付机制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长春经验”,以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新质医疗服务体系“升级版”,以“长春路径”成就独具特色的“长春模式”。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元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