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5月31日,长春新区人民法院召开长春互联网法庭成立两周年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长春互联网法庭成立两周年来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2022年6月1日,长春互联网法庭正式成立,并负责受理吉林省范围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审互联网案件。成立两周年以来,长春互联网法庭共计受理上述案件3849件,审结3471件,结案率90.17%,一审服判息诉率95.79%,年人均结案434件,平均审理时间35.18天,诉讼周期极大缩短,审判质效大幅提升;二是坚持为民司法。积极探索“平台仅退款”案件要素式审判新模式,不断统一类案裁判尺度,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明理,审理的某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案入选吉林高院民法典实施专栏,累计发布《长春互联网法庭庭审案例报道展播》二十余期;三是坚持能动司法。积极携手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成都、苏州互联网法庭联合签署“3+3”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互联网司法案例库、共编互联网司法参考选,撰写《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法律及法学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平台治理和用户权益保护》《新时代数据保护立法的思考》等十余篇调研文章,共同助推互联网司法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持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探索将现实空间的行为规范向互联网领域转化,以科技赋能法治,有效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智汇卷”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等现代化技术,全面衔接网上立案、在线缴费、云端调解、电子送达,异步质证、线上庭审等“云上”审判环节,进一步打造智慧庭审新模式。一是建立“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汇集、储存、计算、处理海量司法数据,为互联网庭审的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二是运行“智汇卷”系统,对“异步质证”功能的进一步升级,确保当事人能够实时了解案件信息、及时明确案件进展、随时查阅卷宗材料,为真正实现互联网案件的全流程线上操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三是搭建“3D智能导诉台”,帮助当事人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便捷方式开展法律问题解析、法律文书撰写、自助阅览卷宗、自助缴纳费用等线上诉讼流程,真正做到化解纠纷“掌上办”。
在新的起点上,长春互联网法庭将继续发挥东北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互联网法庭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创新实干按下发展的“快进键”,跑出争当标杆的“加速度”,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等新质生产力作用,有效服务数字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为建立涉网治理体系、完善纠纷治理规则、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长互”智慧。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