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辆辆汽车穿过薄雾,缓缓开进农安县开安镇某村。13岁的刘玉丽(化名)带着弟弟刘强(化名)早早就等在村口,注视着驶过的汽车,他们在等一位警察叔叔。
 这个故事还要从2015年说起。当年,长春北湖监狱通过排查得知罪犯刘某的一双儿女因没有户口而无法正常入学,这是刘某无法安心投入改造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教育转化罪犯刘某,北湖监狱党委责成相关部门帮助其解决困难,时任刑罚科科长的张绍旺牵头负责此项工作。时至今日,张绍旺回忆起在调查走访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刘某家的房子应该算是村里最破旧的房子了,他家的两个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家中的经济来源靠刘某年迈的父母务农所得。老两口指着孙女说:“老大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没户口就念不了书啊!”
 为了解决这对姐弟的户口、低保和入学问题,张绍旺带队顶着冬末的寒风,一次次往返于长春市区、农安县城、开安镇,一次次到访司法局、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乡政府、卫生局等多个部门。通过近3个月不间断的协调工作,在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罪犯刘某与孩子以DNA比对的方式确认血缘关系,最终顺利落户。近两个多月的工作,使张绍旺与这两个孩子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在送小玉丽入学的时候,张绍旺与孩子许下了看望他们的约定。
 在过去的几年里,罪犯刘某的家是监狱每年走访帮扶必到的一站,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更送去关爱。因工作调动,张绍旺始终没有机会兑现承诺,但他每年都会托同事给两个孩子带去一些学习用品。
 北湖监狱深入开展“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张绍旺带队的走访工作组恰好负责农安一线,当老张再次看见村口等候的孩子们时,内心有些激动。这6年来,在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推动下,刘某家中的情况大大改善了,家里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感谢党和政府,请领导务必转告我儿子,让他安安分分接受改造,诚心悔过,对得起政府的一片苦心。”刘某的父亲握着张绍旺的手激动地说着。
 当张绍旺得知两个孩子是特意向学校请了假在家中等他时,为了不耽搁孩子的学习,张绍旺决定赶紧送两个孩子回学校上课。到了学校,张绍旺像学生家长一样,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老师互留了联系方式。随后就悄悄离开了学校,与同事们奔赴走访工作的下一站。
 当天晚上,依旧奔波在走访路上的张绍旺接到孩子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他刘玉丽今天的作文得了满分,其中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想快些长大,与那些警察叔叔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曹睿 吉林日报记者 王超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