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五世同堂的11位妈妈 比“李焕英”更有故事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希望妈妈能多留点爱给自己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世同堂 给108岁老人视频拜年》接续
五世同堂的11位妈妈 比“李焕英”更有故事

 

春节期间,电影《你好,李焕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前半部是笑出了眼泪,后半段是哭湿了半包纸巾。在笑声和泪水的交织中,观众收获了感动和共鸣。“李焕英”也成了妈妈的另一个代名词,它是现实生活里母亲们的缩影,她们平凡而伟大,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

而在长春这个五世同堂大家庭里,有跨越四代的11位妈妈,他们的故事,比荧幕上的“李焕英”更有亲情味,更能打动人心。

穿越50年,那张烙油饼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永远是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电影《你好,李焕英》看哭了太多的人,剧中的台词对话让每一位观众深有感触,仿佛看到了自己和母亲的身影。而对于72岁的柴桂芬来说,她没有看到这部电影,但这句台词仍然让她产生共鸣和感动。如今,108岁的老妈妈与她朝夕相伴,她仍然感觉到有遗憾,年轻时读书、工作,在妈妈身边的时间太短了。牛年春节,她暗自许了个心愿,就是希望老妈妈长寿健康,陪伴妈妈的时光再长一些再长一些。

柴桂芬说,她的老家在四平梨树县农村,8个孩子中有6个女孩,妈妈和爸爸务工为生,家里人口多,土地少,为了给孩子们多吃一些,记忆中的年轻的妈妈把时间和气力都用在了家里的生活,她像男人一样干体力活,操持农具、耕田打粮。

“回想起小时候的味道,就是妈妈烙饼的味道!”聊起记忆中妈妈,柴桂芬说,为了给长身体的孩子们补充营养,妈妈总是节省口粮,自己少吃,省下来给孩子做些烙饼。

黑漆漆的大铁锅、孩子们跑前跑后围拢在锅边期盼着,不时帮助妈妈抱柴添火,妈妈耐心地将一张张油饼擀好,油温升腾、烟气弥漫、妈妈开始翻烙起来……时隔50年,已过古稀之年、做了奶奶的她,想起那个画面依然心存温暖,脸上荡漾着孩子般的温纯与美好。

代代传承,为了儿女他们比“李焕英”更深情

柴桂芬说,当时农村的教育普及还很低,村里上学受教育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早早就嫁人了。但母亲与全村人不一样,就是要让女儿读书,当然爸爸也支持妈妈的意见。为了让孩子们不因学费交不上而失学,母亲自己养小鸡,全家舍不得吃,给孩子们换回学费和课本。而当时一学期一个孩子的学费要5元钱,而一个鸡蛋才几分钱,母亲硬是用小鸡蛋堆起了孩子们的求学路。就这样,四女儿的柴桂芬不仅走出了乡村农门,1972年还进入到了省城的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技术工程师。

而她的哥哥和弟弟在母亲的支持下进入部队从军报国,哥哥还在军营提干当了军官。二姐考入了师范学院,后来当了老师一直到退休。三姐也读了书,嫁到内蒙古,后来去了天津发展。还有两个妹妹也上了初中,毕业后,一个留在家里务农,一个远嫁黑龙江。除了大姐为了帮助父母供读弟妹,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外,所有孩子都上学,各有发展。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这是电影《你好,李焕英》的一句台词,柴桂芬说,妈妈的青春就是在为儿女的操劳中度过的。

尽管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尽管家庭贫困,但妈妈的伟大就是在于没有因循守旧,而是拼力把孩子们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我们姊妹6人继承了妈妈的性格,就是一心为家,为了孩子们可以舍弃自己的幸福,现在我们下辈有3个女孩,其中大姐家的女儿也当了母亲。”柴桂芬说,这样一算,从母亲到我们,从我们再到下两代,跨越四代有11位母亲,所有人都在一代一代无怨无悔地抚养自己的子女、守望着他们的幸福,不断重复着母亲一生演绎的朴实故事,这些故事比银幕内“李焕英”更精彩,更有亲情味。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雪 报道 受访者本人供图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