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服务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挑选和正确使用消毒液?
这是一种神奇的鹦鹉
机器人“智”援抗疫一线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20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智”援抗疫一线

 

一名戴着口罩的员工,走到一台机器人前,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该人面部图像,仅用了几秒钟,机器人就准确识别出这名员工的身份,并同时播报出他的体温。机器人应用了虹膜识别技术,能迅速准确识别戴口罩人的身份信息。在疫情期间,对于学校、医院等人群较密集、人员身份相对固定的场所来说,它们无疑是在一线实施监测的“最佳人选”。今年在抗击疫情的战“疫”中,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格外引人瞩目。

远程机器人代替专家进病房

2月18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波医学中心的专家,通过手柄远程操控700多公里开外武汉黄陂体育馆方舱医院里的一台超声机器人,“隔空”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做超声检查。让“远在天边”的专家,与病人端“近在眼前”的医生实现远程医疗协作的,正是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中国电信、华为共建的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的超声诊断远程机器人技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已实现十余项5G应用,其中一部分就是通过远程机器人来实现,如在湖北、浙江、上海等地分批上岗,负责远程看护、测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的5G云端智能机器人等。这些在治疗和防控中悄然“植入”的高大上技术,为感染类疾病治疗与管理,提供了既可降低人员交叉感染,又可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的“无人”示范。

机器人测温送餐收垃圾

监测体温是对疫情进行防控的重要手段,假如有人不愿配合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通过机器人解决了。百度在北京清河火车站的人流关卡处设置的固定点位红外摄像机,能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人体额头温度,在一定面积内,最多可同时对3—5人进行检测,且整个过程无需路人主动配合。在宁波机场,巡逻测温机器人一次可测5米内10人体温。

人们在家隔离,尽管可以“管住腿”,但毕竟无法“封住嘴”。采购食材食物等生活物资时,即便送货上门,也会担心人与人的接触。为此,美团推出了无接触送货,在配送范围内,通过智能配送调度系统将订单分配给无人配送车,送至无接触配送点。据悉,这也是美团无人配送车首度在公开道路进行订单配送。

郑州“小汤山”——郑州岐伯山医院则引入了智能配送机器人。它们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路径规划、智能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送药、送餐进隔离区、消毒工具配送、甚至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都不在话下。

云+AI参战共组高科技军团

在抗疫一线,除了能看到机器人战士活跃的身影外,还有其他力量在和它们并肩战斗,共同为疫情防控提供着“硬核”支持,那就是机器人的好伙伴:云和AI。

郑州岐伯山医院有着一朵特殊的“云”。这朵“云”可支撑医院50多个子业务系统、40多类信息化设备、700多套硬件设施的运转,实现新冠患者从建档、诊疗到康复的全流程、全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协同管理。病房里还安装着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物联网体温贴实时监测病患体温,并传送至护士工作系统,大大降低了医患接触频率和接触传染的风险。

这厢云计算全速发力,另一边AI也不遑多让。日前,一款“新冠病毒AI辅诊助手”在湖北、上海、广东、江苏等16个省市的26家医院“上岗”,对超过3万个临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进行了诊断。这项技术可在20秒内准确地对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读,识别准确率达96%。它能直接算出病灶部位占比比例,量化病症轻重程度,已然成为影像医生的“神助力”。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