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城市各相关部门分别召开扫黑除恶民主生活会
“一块园”孕育鹤乡致富新希望
一棵树的诉说
白城市涉黑涉恶线索举报方式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棵树的诉说
——来自向海的蹲点报道
 

城市晚报白城讯 我是一棵23年的蒙古黄榆,生长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周边生长着各类植被、花卉和草药,野百合、野芍药、防风、甘草……那时小伙伴非常多,我们一个挨着一个,大家争先恐后地紧密生长着,那时,我们经常聊着向海这片美丽的土地,还听前辈们讲述着向海的过去,兔子、野鸡和狼不时从我身边经过,我惬意地生活在这里。

随着人们生产活动机械化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宝地”开始逐渐被入侵,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虫灾、干旱和湿地萎缩退化等因素,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越来越少,动物也逐渐减少,就连身边的小伙伴也在大幅度消失,眼看着伙伴们一个个离去,目睹着身边的动物一点点减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2002年,我目送着最后一只东方白鹳离开向海,2008年,又目送着最后一只丹顶鹤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作为美丽鹤乡的一分子,我暗暗流泪,伤心地看着伙伴们的离去。

转眼间,2012年,又一个春天到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向海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们十分怜爱地看着我们这片亚洲独一无二的生态黄榆景区,看见新成长起来的小伙伴经常被路过的牛羊啃食,他们十分着急,常来查看我们的长势,用他们的手抚摸着我们,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我们,还出去宣讲我们在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使人们保护我们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也使我们家园环境得到了转变和改善。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从2016年开始,通榆县委、县政府多次派出专业队伍协助向海保护区管理局,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联合相关部门,对向海生态保护工作多次开展综合执法,还开展了“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专项治理行动,我的生存环境变好了,身边的小伙伴又多了起来。

经过几年的保护,我所处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珍禽栖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外鸟类种类已从2012年的297种增加到315种,我又一次看到了疣鼻天鹅、青头潜鸭和大鸨等珍禽,它们自由快乐地翱翔在保护区上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响彻天际。看,一只东方白鹳正在筑巢繁殖,享受着这优雅的生态环境。

2016年以来,向海保护区管理局还加大了珍禽繁育、救护力度,以丹顶鹤人工繁育为重点的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种群数量已达到208只,是全国第二大人工圈养丹顶鹤种群繁殖基地,现已累计救护鹤鹳类等珍禽67只,其他鸟类2000余只。

我还见过很多不认识的人,他们是管理局引进的社会力量,在向海成立了通榆县生态保护中心,对辖区实施严格管理。听经过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管理局还公开招聘了一家管护公司参与资源管护,重点开展保护区禁牧工作,还招聘护林员,实施包片管护,责任到人,全力保护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使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

现在,我周边多处宾馆建筑设施已经全部拆除完毕,建筑垃圾已经完成清理。窝棚、圈舍、库房等违建设施全部依法得到拆除清理,我的呼吸顺畅了,空气中满是泥土的清新和原生态的味道。

在我身边经过的工作人员们总是说,现在又找到原来的感觉了,野外的卷帘花和黄花菜等植物正在旺盛生长,之前消失的物种,现在又渐渐回来了,现在的向海,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向人们展示着秀美的面庞。

如今,在向海保护区内,我们初显绿意,苇荡里百鸟啼鸣,湖水清澈明亮,远远望去,蓝天、碧水、珍禽……一个个新结识的朋友,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向海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我相信,在未来,我的家园一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走在向海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黄榆随处可见,它们有的像谦逊的迎宾者,有的像坚定的守护者,形态各异,一棵棵巍然挺立,保护着保护区免遭风沙的侵袭,改善着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人们都说,正是因为有蒙古黄榆在,保护区的环境才得到这么好的保护。采访结束后,那一棵棵蒙古黄榆犹如一个个戍守边疆的卫士,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只要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会拥有一个绿色、舒适、宜人的生态家园。

/记者 李政孚 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