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4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当天上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专家队伍在长春街头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并现场为市民义诊。如何预防结核病、提高服药依从性、如何消除“病耻感”进行正常社交等内容,都是本次活动的科普重点。
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的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痨病。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院长于景来在活动现场告诉记者,结核杆菌主要是通过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它在暴露的干燥痰液中能存活7——8个月,必须引起重视。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如果还伴着午后低热,咳痰带血、盗汗、疲乏无力,体重下降等,应高度怀疑得了结核病,应当到当地正规结核病防治部门进行系统检查。
于院长强调,如果得了结核病,也不要太害怕,我国目前的结核病治疗已进入“可防、可控、可治”时期。不过,早发现、早治疗还是非常重要。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结核病治疗的“十字方针”——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一般普通结核病治疗时间为6-9个月,切记不可自行停药,避免发展成耐药结核病。耐药结核病人如果传染给别人,那这个人很可能初次感染就是一个耐药结核病人,传播性质比较严重。而且,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时间长、疗效差、费用高,现在有些耐多药结核病人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
据了解,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吉林省结核病医院目前已成为全国首批新药使用和保护试点项目NDIP 扩展项目实施单位之一(吉林省唯一一家医院),现在已经开始按照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及流程开展应用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
于院长希望通过科普宣传话动,能使大家科学认识结核病,正确看待结核病,也希望普通百姓在交通、餐饮、商场及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做好自我卫生控制及保护,不随地吐痰,养成戴口罩习惯,避免成为结核病传播途径的一环。
/ 记者 杜兆云 报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