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通过卫生和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我国15-24岁青少年人群中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数量逐渐稳定,学生感染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但每年3000例新发现病例仍是个很大的数字,学校的防艾形势依然严峻。
/下面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案例一/ 小Z,东北地区某大学男生,相貌清秀,多才多艺。上大学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某男同社交软件接触到男同群体,之后便与女友分手开始和男性交往,出众的他很快成为男同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他频繁更换性伙伴,有时候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这也很快让他成为艾滋病感染者。小Z说,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或者说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认为就一两次无套性交没有多大关系。现在想来,都是自己害了自己,只为一时的快乐,却不懂得保护自己。
/案例二/ 小S,大学男生,家住偏远农村。 大二时,一次假期返家途中,小S在火车站偶遇一位40 多岁的大叔,两人聊的很投机,而且大叔和他的目的地一样,转乘的下一趟车次也一样。 转车当晚,大叔以省钱为由提议一同住宿,小S也欣然同意,没想到,晚饭时大叔故意将其灌醉,之后强暴了他。后来,小S在学校接受到预防艾滋病方面的教育,想到自己唯一的这次性经历,开始惶恐不安,就去做了检测,不幸的是他已经感染了艾滋病。
/案例三/ 小F和小J是老乡,同届考上大学,俩人在大一的一次联谊活动上认识并一见钟情成为男女朋友。大学毕业后,两人都留在了某市一家国企工作,奋斗三年,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便在双方家人的帮助下买了房子准备结婚。突然有一天,小J发现自己身上起了很多疙瘩,以为是皮肤过敏,就到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后小F也被确诊。两人都是彼此的初恋,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感染。后来,小J承认,大学的时候,曾出于好奇加入过一个“男同” 聊天群,并参加过一次“男同”在酒吧的活动,酒酣之时与一名男同发生了性行为……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次贪玩,竟给自己和自己的爱人造成了身体伤害。
/案例四/ 小C,大四女生。眼看着就要大学毕业了,学业也没有以前那么重了,无聊之时她学会了打麻将。有一天,她来到麻将馆,麻将馆的老板给她介绍认识了一位来打麻将的张哥,很快他们就熟悉了,通过接触,她知道张哥有车有房有产业,而且已经离婚了,家里有一个小孩。无事的时候,她就常去帮助张哥照顾小孩,日久生情两人就同居了。不久后,小C感到身体不适,便去了妇科门诊就医,医生同时建议她检测 HIV,结果发现小C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案例五/ 小Q,男,初中毕业后就从外地来到西南地区某职业高中读书。年纪轻轻的小Q通过同性社交软件认识了一个年长的大叔。大叔不仅包养了小Q,还带着他学会了吸毒。直到近来,小Q越来越消瘦,而且总感觉身体不适,才决定到当地疾控中心寻求HIV 检测,结果发现自己已经感染了 HIV。刚刚成年,小Q很难接受这一结果,也不敢给父母说,独自面对一个迷茫的未来。
/案例六/ 小H,男,21 岁,大三学生,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中,不幸被查出感染了HIV。几个月前,他和一名高中时期女同学发生了没戴安全套的性行为。没想到仅这么一次跟熟人发生性行为,就让他感染了艾滋病。小H以前认为只有跟失足妇女或陌生人发生性行为才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原来跟熟人也有很大的风险。
/案例七/ 小G,男,25 岁,帅气,家境显赫,华中地区某大学在读硕士。小G喜常去酒吧和夜总会等场所玩耍,结交了一帮社会上的男同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吸食新型毒品并发生性行为。一次小G发烧持续了 8 天,打了消炎针也不见好转,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小G心里很清楚感染 HIV 的风险,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去了离学校最近的疾控中心。经检测,小G已感染艾滋病病毒、梅毒和淋病。
/以上案例中的主人公存在以下艾滋病感染风险/
1.对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和预防知识认识不够深刻,自我预防意识薄弱,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存在侥幸心理;
2.对于性和性健康的问题尚未有成熟的思考和认识,不了解性伴的健康状况,性伴更换频繁,时而进行无保护性行为;
3.由于思想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不全面,经济不独立,受到陌生人的引诱、哄骗甚至胁迫,发生危险性行为;
4. 对醉酒或使用新型毒品导致自我保护的意识降低、自控力降低,进而诱发危险行为或受到性暴力侵害导致 HIV 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
预防艾滋病,从自身做起
青年学生要充分认识艾滋病对社会、对家庭和对个人的危害,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性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遵守性道德。性既不神秘、肮脏,也并非自由、放纵,要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制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青年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常因为好奇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放松对自身的约束和新鲜事物的警惕。要知道即使一次危险行为,也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此不能存有侥幸的心理,在明确彼此感染状况之前,每次性行为都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保护自己,也对他人负责。
艾滋病存在较长时间的潜伏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没有不同,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有的学生由于自控力不强,疾病预防知识匮乏,无法抵御异性或同性的引诱、哄骗,与外表健康的人发生性行为从而感染艾滋病病毒。也有极个别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于各种原因,蓄意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疾病,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还有人认为只与一名性伴发生性行为就不会感染艾滋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的性伴同时拥有多名性伴,那么你也相当于拥有多名性伴,因此,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出门在外或在 KTV、酒吧等娱乐场所不要饮用陌生人提供的饮料,特别注意一些新型毒品会伪装成跳跳糖、饮料等,人一旦吸食毒品,会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而且吸食毒品后很容易在神志不清晰时产生不安全性行为,大大增加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醉酒或使用新型毒品,不要因为一时的欢愉和利益付出自己的未来。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自立、自强和自爱,学会拒绝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不要放纵自己的行为;要掌握预防知识,明辨是非,遵守性道德,拒绝危险行为;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远离艾滋。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