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国出台首个心理健康宏观指导性文件
国家推介18部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
50人环卫队多数是土豪
民办公办生享同等资助政策
高考保送“瘦身”成大势所趋
山西一男子利用扫二维码骗7万余元
交通运输部承诺今年办11件民生实事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地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
高考保送“瘦身”成大势所趋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其中,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受到公众关注。

据“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因少数保送生推选中软指标引发的暗箱操作、腐败等问题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多地早已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且在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上一再收紧。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行,“一考定终身”和“一把尺子量学生”将被逐步打破,高考保送“瘦身”已是大势所趋。

保送“瘦身”地方已先行先试

教育部近日再次对保送等照顾性政策作出调整,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

这是教育部继2016年做出减少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调整后,对保送政策又一次大“瘦身”。除省级优秀学生外,对于其他特殊学生保送,今年还进一步明确,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

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广东、安徽、江苏等地已先行先试。此外,部分省市目前已公布的招生录取改革方案中,也纷纷对保送生资格做出调整。福建省提出,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强化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公示和监督。山东、贵州等地提出,在保送生招生中加强资格审查和有效监管。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表示,随着高考改革方案逐步落实,加分、保送的管理会更为严格,范围也会进一步缩小,新政策会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杜绝其中存在的隐患。

“省优”保送指标太“软”

易发“萝卜评优”

保送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对高考统考的补充,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是多把“尺子”量学生、对德智体等多元评价的体现。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了空间。

除了学习成绩外,对“德”的评价标准也十分模糊。记者查询吉林省教育厅网站披露的一份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标准发现,标准中包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等条款,但其中“先进事迹”“突出事迹”等模糊的表述则留下了一定空间。一些学校在评选省优、省“三好”的过程中,名额往往是带着“帽子”下来的,普通学生想要争取难度很大。

保送政策收紧后如何遴选特殊人才?

此次教育部公布取消省级优秀学生的保送政策后,各地招考部门表示,这是增强高考招生公平性的举措,回应了民众诉求,反映了国家从严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环境的决心。

据广东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评价学生的指标更加多元,已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单一评价指标。除了高考统考成绩,体现平时成绩的学业水平测试和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构成“两依据一参考”,成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新标准。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统考的比重占整个录取分不足30%,其余成绩可以通过“一年多考”获得,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还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自行选择,怪才、偏才等可以在这个新的招考体制下脱颖而出。同时,高校的自主招生还为通过选拔的这类人才给了20-5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