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和错综复杂形势,我省坚定信心,立足转型,谋求发展。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时隔两年再次追平全国增速,在东北地区一枝独秀。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下大力气改善发展软环境,我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逆势上扬,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为十三五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抢先抓早 攻坚克难
在我省,连续三个春节后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抓“三早”。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我省召开全省干部大会,部署项目建设工作,发出一刻也不能等的信号。4月初,黑土地刚刚解冻,19位省领导分15路深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动“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长春市在与浪潮公司合作中,把利用率不高的一处场馆作为项目过渡期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保证了项目快速启动,从达成意向到项目落地用时仅仅2个月。
我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治本之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市场形势略有好转情况下,主动调减原煤和钢材产量,分别下降42%和20%。今年以来,吉林还打响了国企改革、服务业、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全力解决困扰全面振兴的老大难问题。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主要指标逐季改善。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回升,工业企稳回升,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
精准调控 优化结构
汽车、石化等行业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比近70%。以其为代表的吉林经济“老火车头”,今年以来焕发出强劲动力,成为企稳向好的重要支撑。同时,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上半年一汽产值增长7.2%,创出近三年最好成绩。吉林石化通过强化管理、开发新产品等一系列措施挖潜增效,结束连续5年亏损,上半年实现利润12亿元。
我省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精准发力。上半年,我省新增长点不断涌现,超高密度LED显示屏实现批量生产,首列混合动力动车组完成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具备3万辆产能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医药健康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我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出现“三升三降”: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占比下降3.2个百分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籽粒玉米调减332.6万亩,经济、饲料作物增加163.4万亩。
清费减负 积攒后劲
我省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涉企收费、融资难、审批事项多等51类问题,连续推出26项清费减负措施。上半年共为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225亿元。
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由592项减少到19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5%。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6.9%,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个体工商户均增长8%以上。
今年以来,不少投资者都感受到吉林人气的恢复。两个半月落地浪潮集团大数据项目、26天落地亚太宇航复合材料无人机项目、31天落地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首次全球吉商大会签约700亿元项目,都诠释着吉林的回归和新生。/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