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庄严肃穆的法院大厅,面对专业的诉讼程序和陌生的环境,许多当事人难免感到忐忑迷茫。而在大厅入口处,一抹亮色始终守候——这里是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法院导诉台,是群众踏入法院寻求司法帮助的“第一站”,也是践行“司法为民”初心的重要窗口。
法院导诉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使当事人获得程序上的指引和法律上的帮助,以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和义务。管辖规定、立案流程、文书格式……这些看似基础的程序事项,却可能成为普通群众行使诉权的实际障碍。
导诉台的设立,正是为了消除这种信息壁垒与空间陌生感。“我们的工作从耐心倾听开始。每一位来到导诉台的群众,首先需要的是被理解、被尊重。“导诉员石玉岩说,导诉员不仅要做程序的“导航员”,也要成为情绪的“安抚者”。
曾有一位老奶奶,因家庭纠纷来到法院,面对诉讼流程一筹莫展。导诉员石玉岩见状,拿出起诉状模板,耐心协助她通过扫码填报、点选信息的方式,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法律文书,最终成功立案。这不仅客观上推广了新版起诉状答辩状的应用,也使整个过程充满司法温度。
如今,二道法院导诉服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问询功能,发展成为一套集“引导、咨询、分流”于一体的全方位诉讼服务体系。
在基础引导方面,无论是窗口指引、联系法官,还是案件查询,导诉员均能做到快速响应、精准解答,有效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在程序咨询方面,他们严格依法提供指引,确保当事人“求助有门、解惑有道”。
例如,一对母子因土地分割问题前来咨询,但该土地不属于该院管辖范围。石玉岩并未一答了之,而是为他们系统梳理出完整的维权路径。母子二人听完连连感谢:“原来是这样!我们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
小小导诉台,发挥着多维度的司法价值。
对当事人而言,它是降低诉讼成本、提升维权效率的重要保障。清晰专业的指引避免了来回奔波,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对法院工作而言,导诉服务是实现“分流过滤、优化资源”的关键一环。通过材料初审和答疑解惑,有效减轻了审判团队及立案窗口的压力,进一步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
“对我自身而言,导诉岗位更是一个沉淀自我、服务群众、收获成长的平台。”石玉岩说,在老同志“传帮带”的指导下,她积累了与群众沟通的经验,熟悉了审判前端流程,工作能力得到了扎实锻炼。每当看到当事人愁眉紧锁而来,眉目舒展而去;每当收获他们一句真诚的“谢谢”,所有的疲惫都会化为满满的职业成就感与继续前进的动力。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