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综合

黄榆树下“守”艺人

——刘福山与他的根雕人生

城市晚报白城讯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作为2020年获得省级非遗名录保护项目“刘氏黄榆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刘福山用半生时光证明真正的艺术不是创造,而是倾听。当雕刻声与风声共鸣,蛰伏千年的黄榆魂,终在匠人指尖苏醒。从林间拾根到景区展艺,从无人问津到非遗认证——刘福山凭借根雕技艺点燃传承之火。

走进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刘福山的根艺馆,百余件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根雕作品映入眼帘,小鹿、大象、狮子……让人不禁感叹这天然的树木根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后所产生的无穷魅力。此时的刘福山正在专注地制作旅游装饰品,木材原料在一凿一刻之间,勾勒细腻精美的图案,焕发出勃勃生机。

刘福山1982年出生在一个充满民间文化艺术氛围的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是根雕爱好者。他深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根雕技艺。他经常去山坡、溪流边寻找奇特树根,看着那些形态各异的树根在父辈手中慢慢变成精美艺术品,就想把这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传承下来,并逐渐完善工艺,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向海特有树种——蒙古黄榆,遵循不破坏环境,利用农家烧柴废弃的树根,以黄榆树根自然形态去表现天成之美。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刘福山遵循“七分取天然,三分人工修饰”的法则,让每件作品都成为自然的馈赠与匠心的共鸣。这些被岁月打磨的根材,无需刻意雕琢,每一道裂痕都是自然的馈赠。

择一事,做一生。多年来,刘福山始终坚持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致力于根雕艺术的传承与推广,积极配合组织各项展出。刘福山的根雕,不仅登上过国际艺术展台,还被电视剧《永远的田野》剧组收藏。从黄榆树下到世界舞台,刘福山用一生践行守护与创新。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共生。

根雕对刘福山来说,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他的生命。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艺术世界,将黄榆根雕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裴丽新 记者 孙泓轩 王娅楠 王鸿燕

2025-07-02 ——刘福山与他的根雕人生 2 2 百姓生活 content_30544.html 1 黄榆树下“守”艺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