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综合

秸秆利用破难题 科技育苗助丰产

城市晚报白城讯 近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联合举办的“吉林省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水稻秸秆还田利用岗技术示范现场培训会”在镇赉县举办。活动聚焦农业绿色发展与技术革新,通过走访吉林省来贝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吉林协联苏欣农场,观摩新技术应用,感受农业科技魅力。

与会人员首站抵达吉林省来贝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自动化水稻育苗基质生产车间和绿意盎然的育苗大棚。在基质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与淡淡的固废发酵味,生产线上秸秆、稻壳等原料通过传送带精准配比,与肥料混合成蓬松的褐色基质。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生物质水稻育苗基质是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和独特工艺,将秸秆、稻壳、牛粪等有机固废转化为高质量基质原料,实现变“废”为“宝”。尤其在吉林西部盐碱稻区,育苗取土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生物质水稻育苗基质生产规模化应用将为我省的黑土地保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水稻白城综合试验站站长马巍在育苗大棚介绍技术应用优势:生物质水稻育苗基质不仅能替代传统苗床土,更凭借高温发酵“无草籽”的特点彻底解决育苗前期封闭除草剂药害问题;其优良的透水、轻质特性,让起苗、运苗操作更为便捷;育出的秧苗根系好、秧苗素质壮,移栽下地后可缩短缓苗时间,真正实现“秧好半年粮”的丰产愿景。

在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15万盘生物质育苗基质大棚构成的壮观图景,直观展现技术规模化应用成效。马巍介绍,与吉林协联联合研发的苗床降碱调酸剂在此也发挥重要作用。该调酸剂以柠檬酸、氨基酸、小分子有机酸替代传统强酸硫酸,在使用过程中既消除了安全隐患,调酸的同时还兼具营养补充的功能,将农户调酸、补肥的两次施用环节整合为一次施用,大幅节省了劳动成本,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升。

在吉林协联苏欣农场,秸秆还田利用技术成为焦点。针对秸秆全量还田引发的硫化氢气体毒害根系难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斯文深入讲解旱平免水耙稻草还田技术模式,并结合秸秆腐解剂无人机喷施作业,展示了该技术模式在盐碱地改良场景下的应用效果。“我们稻田面积大,育苗基质更适合大规模集中育苗,大大提高了我们农场的育苗效率,而且苗的长势也非常好,根系发达,出苗整齐。”苏欣农场负责人说。

近年来,镇赉县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深入合作,围绕水稻产业发展开展多项技术攻关。从生物质育苗基质到苗床降碱调酸剂,再到秸秆腐熟剂,一系列新应用技术的落地生根,正推动镇赉县品质农业迈向新高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镇赉力量。刘俊明 陈偲聪

2025-06-11 2 2 百姓生活 content_29729.html 1 秸秆利用破难题 科技育苗助丰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