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近日,通榆县一名群众通过县政数局服务窗口张贴的二维码上的举报电话,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公室反映问题,由于自己居住地不是卫生院所属辖区,工作人员拒绝为其注射狂犬疫苗。接到投诉后,“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公室立即与通榆县卫健局沟通,联系卫生院为该群众注射了狂犬疫苗。事后,县卫健局还对窗口人员进行培训,告知窗口无否决权,如遇紧急情况需要接种的人群,各预防接种门诊不能拒绝跨区域的群众接种疫苗。这只是通榆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立以来,为群众解决问题的一个缩影。
为贯彻落实《白城市“作风建设再提升年”工作方案》《关于专项整治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的工作方案》精神,通榆县启动了试点先试先行工作,通榆县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成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服务态度差、慢作为、不作为,不按规定进行行政审批、擅自设立行政审批和违规扩大审批范围及违规把属于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给中介机构、违规指定中介机构提供第三方服务等问题,明确了受理范围、工作流程、部门职责,畅通企业和群众诉求渠道,破解了“办不成事”难题,持续推动政府优作风、强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据了解,通榆县政数局在全县各级政务服务场所、医院、企业、银行和办公室等79个营业场所,建立了专职或兼职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醒目位置张贴了二维码(举报电话),方便群众通过窗口或扫描二维码进行线上线下投诉;统一制定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投诉举报指南》,由“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公室建立标准统一的“办不成事”问题台账,对投诉、建议和咨询类内容分类登记。对群众、企业反映事项责任明确的,相关单位(窗口)可直接处置的当场予以协调解决;窗口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窗口负责人报送至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公室,由办公室录入至“吉林省接诉即办智能管理平台”转办相关责任部门,办公室按照办结时限负责跟踪督办,简单问题1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相关部门及人员及时将办理结果向当事人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馈。
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立以来,县乡两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线下已受理群众反映事项19件,县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公室受理群众线上电话投诉反映事项7件、群众营商环境监督码反映事项9件,涉及民事民生类、服务态度类和办事效率类等方面内容。目前,长期困扰群众的35件难题均已受理并已得到妥善处理,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好评,群众满意度达100%。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最大限度提升了群众办事便捷度,破除了阻碍群众办成事的隐形壁垒。通榆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攻“急难愁盼”事项,破解“办不成事”难题,畅通“为民服务”渠道,持续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让服务更加精准。
记者 李政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