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白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颖志师从刘盛春、李宪忠,广采博涉,篆隶宗法秦汉,行书从宋人入,上追二王,下涉明清。现为省儒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白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城绿野印社副社长。政协白城市三、四、五届委员,白城市文联委员。
从事书法研修近30年,陈颖志以“三更灯火五更鸡”之刻苦、以“不辱没师门,无愧于书法传承”之志向、以“用笔千古不易”之认知,求索于书法艺术之中。
少年耕耘唯其志
陈颖志追求书法艺术,缘于其父深信《颜氏家训》中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在少年时每到假期,陈父便请擅长写书法的同事孙伟光给孩子写一篇字,带回家让陈颖志描影。这位孙先生曾荣任镇赉县首届书法家协会主席。
大量描摹字帖,从中体味乐趣,陈颖志由此爱上书法艺术。他在张宝林老师的指导下临写柳公权《玄秘塔》,在进步中不断遇名师。1996年入冰清阁跟刘盛春先生学习。在刘盛春先生的教导下,陈颖志从唐楷入门,后学汉隶,再学行书。篆刻师从李宪忠先生,游学古玺与汉印,铁笔凿石,方寸之间,追寻古意。
1998年,陈颖志开始创办翰墨堂等书法、传统文化的交流场所,将生活和书法紧密地联系起来。2007年,组织城子书社赴大庆举办书画篆刻展,首开白城市民间域外办展先河。2008年,参加“百年西泠·西湖风”国际篆刻主题创作大会全国海选活动,以篆刻问鼎西泠印社,成为白城第一人。2012年,由白城市文联主办的陈颖志书法作品专场拍卖会,破冰白城市个人艺术品专场拍卖。2014年后开办“陈酿国学课”公益讲堂,承接文脉,弘扬国粹。
上下求索承其学
从事书法创作,陈颖志并不是普通的“照葫芦画瓢”,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对书法的认知体系。在他看来,“用笔千古不易”,各种书体、各个流派、一个书法家的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作品,均有各自的用笔方法。
陈颖志多年来抒情言志,完成了多部专辑写作,如《宽草堂自笺诗词稿》《浮萍臆语》《翰墨剩语》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了《陈颖志国学讲义》等专著。近年来他致力于研究先秦古籍,诠解注释了《道德经》《论语》《中庸》等先秦经典。陈颖志就任省儒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以来,将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链接得更为紧密,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青出于蓝擎其才
陈颖志感恩在艺术、学术道路上给予他指正的诸位师长,感恩传统文化渊源传承、取之不竭的滋养与匡正。身为炎黄子孙,有责任、有义务将先贤的文化瑰宝弘扬光大。
他的行书,线条谨守古法,中锋挥运。在笔力的分布上别具特色,入笔重狠,出锋轻灵,因此显得劲爽利落,斩钉截铁。
他的隶书,用笔工稳,墨色停匀,轻重适度,体现了“涵养”与“古法”的深刻内含。他的书法作品涉猎面虽广,真行草隶篆以及篆刻,诸体皆有所攻。
他的楷书,脱胎颜真卿,笔笔讲功、线条扎实、气势沉雄,且字之大小参差,外收内放,颇有庙堂之气。
他的篆书,作品笔致流畅,线条婉转圆润,结体萧散,墨色自然,体现出特有的神采气质。
已故书法家罗雁鸣先生曾对陈颖志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做过中肯评价,作品中杂糅楷、行、草诸体,和清代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品基本达到了形神兼备,在草书与楷书的用笔转换上,既做到了自然流畅,又使墨色枯润适当。陈颖志对颜书的学习掌握十分到位,有出蓝之妙。
记者 李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