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优化种牛“芯片” 壮大肉牛产业
“税动能”助力吉林农产品“走出去”
筑牢党风廉政之基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辽吉历史文化街区开街 白城史馆开馆
“爱心妈妈”无偿为患病困难儿童
搭建温馨“家园”
村规民约树新风 移风易俗治陋习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妈妈”无偿为患病困难儿童
搭建温馨“家园”


 

常向阳,女,1971年8月生,陕西西安慈善心羽家园创始人。常向阳投身公益事业30余年,自筹资金建立西安慈善心羽家园,为患有疾病的困难儿童免费提供了一个家。常向阳曾获“三秦善星”、陕西省最美志愿者、陕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誉。2023年第二季度,常向阳入选“中国好人榜”。

搭建爱心家园

为家庭困难患儿带去希望

2017年,在一次公益活动结束后,常向阳在儿童医院楼道里看到一位大娘打着地铺睡觉,身旁的碗里还放着两个馒头。她上前询问情况,大娘说:“孩子病了,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借来的钱也都用完了,所以能省就省点。”也正是这次偶然的对话,让常向阳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为这些在西安治病的困难患儿家庭提供一个家,一个分文不收的家。

常向阳忽略的是,西安市儿童医院位于西安市重要商圈附近,寸土寸金,要想提供一个能够同时容纳多个患儿家庭的住处,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经过两个多月的寻找,常向阳个人出资租下了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西门里安定广场一套200平米的房子,与儿童医院仅隔一条马路,为在西安治疗的大病困难患儿建起了一个治疗期间免费吃住的家。

走进这个“家”,整洁明亮的大房子里,设置了读书角、休息区、衣物间、开放式大厨房。冬有暖气,夏有空调,24小时有热水,米面油、肉蛋奶等食品也是免费提供。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家庭先后入住心羽家园,这些孩子大多患胆道闭锁、脑瘫、肿瘤等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年龄最小的只有1个多月,最大的也不过14岁。在心羽家园,重病患儿的家长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时,会给“家”里的所有人做饭。有条件打零工的家长,也会在下班后主动承担其他家务。一套普通的出租屋,承载了无数个家庭的希望。

6年来,这个“家”帮扶了1200余名孩子康复返乡,间接受益者达数万人之多。心羽志愿服务队也从刚开始的1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000多人。其中针对患儿家庭开设的“小白课堂”、医患交流会、家长“板凳会”等传播知识、疏导心理的活动帮助了很多人。入住的家长和孩子都管这里叫“家”,孩子们都喊常向阳“常妈妈”。

多方筹集善款

救助患儿重获新生

来自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的小雨(化名)妈妈说,她的女儿今年8岁了,孩子出生的时候因缺氧导致脑瘫,小时候在医院做康复治疗,治疗费用特别高,对于她们这种困难家庭来说负担太重了。再加上小雨爷爷患病,奶奶眼睛不好,家中只有丈夫一人打工根本无法维持,没办法只能停了小雨的康复,还欠了不少账。2022年,心羽家园的一个志愿者团队下乡帮扶,村干部给他们说了小雨家的情况。后来,小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住进了心羽家园,常向阳不但为她们提供生活帮助,还帮她找医生、筹集治疗费用。经过1年多的康复训练,小雨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已经能自己走路了。

家住富平的王晓娟是心羽家园的“常客”了,2岁的儿子小航(化名)身上穿的就是志愿者们捐来的衣服。“4个半月时,儿子黄疸严重,连流的眼泪都是黄的,全身浮肿,不吃不喝。”王晓娟说,由于缺乏医疗常识,家人差点放弃救治。心羽家园的常向阳大姐得知这一情况后,专程赶到他们村里了解情况,并帮忙联系了天津的一家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本来看到希望的一家人又一次陷入了危机当中,常向阳一方面继续给他们打气,另一方面积极奔走筹集医疗费用,最终在两个爱心基金的共同帮助下,小航成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

常向阳和志愿者们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公益的热心,用坚毅的臂膀承担起了无数个困难家庭的希望,也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其实我就是看不得人间疾苦。趁自己还有能力时,多帮助几个孩子,多圆满几个家庭,特别知足!”常向阳说。据中国文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