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小网格让基层“幸福满格”
白城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成效凸显
整顿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全面开启“护学模式”
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提高火险防范能力
镇赉:
“四个坚持”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成功调解一起因赡养老人引发的土地纠纷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创生态修复治理新局面——
白城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成效凸显

 

城市晚报白城讯 2021年以来,白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强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累计完成各类造林63.23万亩、村屯绿化美化1313个、廊道绿化800.93公里;治理草原72.49万亩;修复湿地59.84万亩。

三年来,白城市通过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初步形成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通过积极推进林草湿生态空间治理和国土绿化美化进程,加快构建起农田林网化、村屯林围化、城镇园林化等高颜值生态连通格局。全市初步实现了以树挡风、以草固沙、以水压碱的生态治理目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突出抓好造林绿化。白城市持续开展“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日”活动。每年4月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造“军民融合林”“青年林”“巾帼林”等多种纪念林。高标准开展廊道绿化。围绕盐碱地治理示范区、新能源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旅游大环线沿线景观提升,持续推进各类道路绿化美化和绿水长廊建设,重点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和村级道路缺条断带的护路林进行立体式、高标准绿化美化,改善交通主干道和重要江河及河湖连通两侧景观。高精准实施村屯绿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村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村(屯)内道路、农户庭院、村(屯)周边等区域为重点,见缝插绿,努力实现“村在林中、人在景中、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乡村绿化景观。高品位推进城市绿化。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围绕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开展造林绿化,提升城市形象。高质量建设防风固沙林。围绕吉林西部商品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复完善农田防护林网,保护好黑土地,保障粮食安全。以治理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为重点,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和草原恢复治理等工程建设,通过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构建科尔沁防风固沙连通带,积极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进程。

突出抓好草原治理。白城市坚持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运作模式,深入实施草原播绿行动,科学开展草原恢复,对全市23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草场进行综合治理,对大型草场进行改造提升和种草改良,打造高标准人工牧草基地35万亩。根据土地盐碱化程度,探索轻中度、重度盐碱化草原治理新模式,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精准实施草原保护修复工程,对“三化草地”和退化草原进行治理,实施草原覆绿工程,使草原、草地内碱斑、裸露地等“斑秃”地块得到填实、复绿,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抓好集中连片优质人工牧草基地建设,高质量完成了万宝山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项目建设,青山草场被列为国家草场,姜家甸羊草种子基地被列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羊草种子基地。

突出抓好湿地修复。白城市以向海、莫莫格、包拉温都、嫩江湾等重要湿地为重点,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采取生物围栏、植被补植等综合措施,实现湿地保有量动态平衡。围绕保持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推动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作用,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初步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地11处,为维护全市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奠定生态根基。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内地进行修复治理,通过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最大限度保留湿地自然生态特征,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着力构建湿地保护恢复连通区,湿地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显著提升。张磊 尹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