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共建共治凝聚警民合力
用心用情守护社区平安
以雪为令齐行动 保障出行暖民心
诚信经营 铸就未来
图片新闻
圆满完成今年护秋保收工作
三项机制大力破解 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3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共治凝聚警民合力
用心用情守护社区平安

——通榆县持续深化“警地融合”推进“警民融合”工作纪实
 

城市晚报白城讯 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开展以来,通榆县公安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探索创新警务运行新模式,打造了“警+N”警民融合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城乡社区治安治理和服务能力水平。

以“实”字为重

“警地融合”工作高位推动

“每天骑着配发的警务电动车为辖区百姓服务,也是圆了我从小当警察的梦想。”通榆县苏公坨社区警务团队志愿者赵坤高兴地告诉笔者。

今年以来,通榆县公安局高标准推动“警地融合”工作,在人、财、物和组织保障上给予倾斜,累计投资200余万元,在域内建设172个社区警务室、508个警务工作站,配齐配备76台警务电动车和单警装备,基层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局党委成员挂帅,带领中层领导干部包保社区,组建172个社区警务团队,全面摸排社区情况、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局党委班子带领12个大队“一把手”对接12个社区开展工作,19名派出所所长进班子,73名民警进“两委”,183名专职辅警进网格兼职网格员。

在通榆县苏公坨乡率先成立乡村警务团队,汇聚派出所、司法所、土地所等乡镇部门力量联合开展工作,吸纳治保主任、民兵、志愿者90人与派出所民警、“一村一警”共同开展巡逻防控、普法宣传,行政案件同比下降30%,社会治安不断向好。

以“新”字为本

“警+N活动”层出不穷

“警务室就建在俺们工厂里,我们员工心里可踏实啦!”通榆县牧原集团公司员工小李感慨地说。在通榆县公安局“警地融合”新机制的作用下,“警企融合”“警团之家”“警卫之家”等“警+N”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给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安全感”。

通榆县公安局创新建立“企业点单、公安列单、项目警官入企”服企助企工作模式,创建“警企之家”警务工作站,项目警官围绕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风险隐患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今年8月,通榆县公安局陆续接到群众报警,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驻企项目民警立即找到16位农民工收集取证,劝导大家依法维权;同时积极向劳务承包方多次做思想工作,最终成功帮助16位农民工讨回拖欠薪资17万余元。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已挂牌成立驻企警务室46个,设置项目民警46人,建立警企微信群77个,化解涉企矛盾29起,解决企业咨询37次,破获涉企盗窃案件4起,真正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通榆县公安局充分发掘美团外卖骑手特点,创建了“警团之家”,150名外卖骑手配合开展基层警务工作,先后配合公安机关抓获网逃1名,破获盗窃案件1起。通榆县公安局建立的“警卫之家”服务总站已吸纳辖区181名环卫工人,组建10支“警卫帮寻小队”,发挥了环卫工人路面活动多、区域情况清的优势,累计帮助群众寻回遗失物品32件,找回走失人员1名。

以“安”字为要

基层社会治理效果显著

“就像警校课堂二人转表演时说的那样,真是远亲不如近邻,互相让让有啥过不去的……”10月13日,鸿兴镇村民孙大爷和黄大伯在看完社区警校普法演出后,解开了两家因在庄稼地放牛问题造成的旧“疙瘩”。

通榆县公安局创新工作理念,探索创办“社区警校”,让社区民警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将法制宣传课送到百姓家门口。鸿兴派出所在原有“鹤小白矛盾纠纷调解室”基础上,充分利用“法治广场”,打造百姓说事点、法治宣传点、矛盾化解点、问题解决的“室外社区警校大课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各部门联合办公,每周在“法治广场”开展矛盾化解、亲身说法、普法表演等活动,全面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通榆县公安局积极推进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建立“机关巡逻组守点、交巡警巡线、派出所巡面”的联勤巡防模式,依托街面警务站,聚焦城区16条必巡路线,23个必到重点部位,充分发挥区域警务一体化运行实战效能,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在街面、沉在一线,有效促进“警地互融、警民互动、警种互联”。目前累计快速破获案件28起,当场抓获网逃人员2人。胡海学 洪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