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公布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科学家揭示大灭绝中高温野火事件
或为陆地生态系统崩溃重要原因
珠峰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全国总工会命名第二批
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家揭示大灭绝中高温野火事件
或为陆地生态系统崩溃重要原因


 

新华社南京5月23日电(记者朱筱)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合作,揭示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时期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为了解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华介绍,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很短时间内灭绝。在该时期,特提斯周缘强烈的酸性火山活动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通过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全球变暖,使得野火事件显著增加。“野火事件产生的多环芳烃有很强的化学惰性,能够在地层中长期稳定地保存,因此成为恢复古代野火事件最常用的一类指标。”

为深入了解二叠纪末期的野火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崩溃和植被演替过程的影响,科研团队开展了详细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分析工作。研究发现,在陆地二叠纪末大灭绝发生期间,多环芳烃含量显著增高,有机碳同位素出现负异常,揭示在该时期高温且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下,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在这些多环芳烃化合物中,部分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源于生物降解,其异常富集程度还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植物的高温野火燃烧,燃烧的燃料由该时期的热带雨林植被系统提供。

此外,一些多环芳烃参数指标还表明,在经历陆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陆地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分布于古特提斯洋东岸地区高度多样化的热带雨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本石松类植物所代表的“草地”植被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羽羊齿植物群在二叠纪末期存在“快速”灭绝事件。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