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城市洮北区严把“六个关口”
从严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抓获一名多次盗窃电缆男子
白医光明行 助力眼健康
葫芦身藏天与地 传承技艺皆匠心
增强安全意识 支持国防建设
通榆县多举措推进 万里绿水长廊建设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葫芦身藏天与地 传承技艺皆匠心
——记许氏葫芦工艺及非遗传承人许宏双
 

城市晚报白城讯 从古到今,葫芦在传统文化里被寓意为“福禄”。又因葫芦籽多,又有多子多福的寓意,于是葫芦便与吉祥相联。加上葫芦可当瓶当壶,可做瓢做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民间艺术家从葫芦身上看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葫芦工艺由此产生。在通榆县,一代又一代师傅们传承传统工艺,让葫芦由民间物件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工艺品,葫芦工艺也由此成为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植梦想在民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木器、木家具的烙烫画在东北广为流行。在通榆县,朱家安先生、谭宝华先生都是当年通榆县烙烫画的佼佼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具烙烫手艺虽然不再流行,但这门手艺还有人在追随,这其中就有许宏双。生于1990年的许宏双从小喜欢画画,把美术当成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七八岁的时候就能拿起电烙铁比划着做烙烫画。高中时,许宏双把对美术的追求当成了人生事业和奋斗的目标,在高考时顺利考取了师范学校的美术专业,2013年大学毕业后成为通榆县明德小学校美术老师。许宏双深得两位老先生的厚爱,他是唯一一个在谭宝华先生烙画时,可以近身观看的学徒。谭宝华先生偶尔会把他起好稿的作品让许宏双上手烙,不足之处他再修复。

在许宏双学习烙烫艺术的时候,同乡的家具木匠世家李业林也师从谭宝华,在家具烙烫画方面也有很多经验。许宏双和李业林的女儿相识并相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师傅和岳父的影响下,许宏双潜心烙烫艺术创作,通过专业美术学习,他将木板烙烫画工艺转移到葫芦上,形成了属于他特有的葫芦烙烫工艺风格。

许宏双酷爱这门手艺,悉心创作,将手工烙画和雕刻工艺应用到葫芦上,并在此基础上将现代美术与葫芦工艺创作有机融合,作品更具时代特色。

工艺技法在心间

作为民间美术工艺范畴的一个重要形式种类,许宏双的烙烫工艺创作向多角度发展,融合进了烙彩工艺、雕刻工艺等,技艺更全面。他创作的葫芦作品先后在通榆县墨宝园、通榆电商平台、通榆年画艺术中心展出。2022年,在白城市草原湿地文化体育旅游节期间,许氏葫芦工艺美术作品参展;同年,在中国天津荣大花卉第三届葫芦文化艺术节精品展中,许氏葫芦工艺品获铜奖,并打通了互联网销售渠道,使葫芦作品走出吉林,走向全国。

烙画和雕刻工艺给葫芦增添了无限的艺术价值,为当地百姓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随着作品社会影响力的扩大,许宏双选用的葫芦遍布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以器型周正、表皮细腻的葫芦为标准,更便于雕刻、创作和收藏。

艺术传承在校园

通榆县高度重视民间艺术研究工作,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氏葫芦工艺2022年进入通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成功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许宏双申报白城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功获批。

许宏双现在通榆县明德小学校任教,担任美术教师,培养了许多爱好美术的学生。

自2020年开始,通榆县明德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进校园葫芦工艺社团学习活动。许宏双把许氏葫芦的技术传承带进了校园。如今,学校将葫芦工艺纳入特色课堂,深受学生们欢迎。2022年10月,在“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活动中,他作了题为《家乡的艺术——葫芦工艺》的展示课,并在白城市中小学综合学科课堂教学精品优秀课评选中获一等奖,让非遗成果在校园得到传承与发扬。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如今的葫芦工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持续发展中的葫芦艺术把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紧密结合,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艺术价值更加突出、收藏价值不断扩大、传承对象愈加广泛,已经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 李彤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