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滚滚嫩江水,悠悠洮河浪,奔流、交融,携手孕育着塞上草原这颗明珠——鹤乡白城。白城滨江依河傍湖,因水而兴,得水独厚,素有“塞上水乡”之称。随着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的推进,鹤乡人以水为线,用水编织白城人的蓝色梦想,不断深化水利改革、科学规划水利发展、大力兴建水利工程,破解水瓶颈,做好水文章,引源头活水让江河绽放异彩,润泽鹤乡。
嫩江——白城境内唯一重要地表水保障水源,境内河道长约17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滋养着鹤乡勤劳质朴的草原儿女。
2005年,白城作出向嫩江要水的战略决策——实施引嫩入白供水工程。该工程是吉林省五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骨干工程,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战略性工程,是集农业灌溉、湿地补水、城市供水和人畜饮水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是白城市河湖连通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工程。该工程2010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11年至2022年已经连续运行近12年。12年来,引嫩入白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灌溉水源不断扩充,农业灌溉面积从2008年的1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0万亩,保证了白沙滩灌区、五家子灌区用水,实现了由风沙之城到鱼米之乡的转变。
——生态补水不断增加,现年补水可超过1亿立方米,为包括莫莫格湿地的41个湖泊补水,湿地和水面面积增加到84万亩,成为了城乡百姓休憩乐园。
——城市供水不断壮大,年供水能力达到45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已超过1100万立方米,为招商引资重要企业落地提供有力支撑,生态产业链不断延伸。
截至2022年,引嫩入白工程累计提取嫩江水量37亿立方米,年平均提水量为3.2亿立方米……嫩水润城提升了城市品位,水来了,景美了,人与自然更和谐了。白城这座美丽的草原生态城在嫩江水的滋养下焕发出无限生机。
把握住“水脉”,也就切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命脉”。近年来,白城全力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把治水兴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位置,以创新实施重大水利工程为突破口,积极打造“河湖互济、纵横交错、丰枯调蓄、全域统筹”的水网体系,全力解决水问题、释放水活力,让水资源更好造福白城。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推动下,白城谋划了吉林省“两纵四横”“大水网”中最北“一横”暨吉林省引嫩入白扩建(引嫩济洮)工程;
2022年9月,引嫩入白扩建一期(黑鱼泡灌区)工程被作为吉林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批复的试点项目;
今年,白城市将启动建设引嫩入白扩建(引嫩济洮)工程,并重点实施一期工程。目前,工程正在推进前期工作,进展成效显著,项目前期共涉及19项要件已全部完成,该项目计划今年6月开工建设,2025年5月完工并发挥效益。引嫩入白扩建工程总投资126亿元,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出三大功效:
——用涓涓细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兴水保粮。工程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农田灌溉供水量5.4亿立方米,可新增灌溉面积60万亩,可增产粮食6亿斤,为全省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支撑,为全省“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作出白城贡献。
——用循环补水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生态补水。工程覆盖区域内可将地下水超采区内20万亩地下水灌溉水田置换为地表水灌溉,逐渐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重构嫩江和洮儿河干支关系,将水网最大限度覆盖5个县(市、区),切实把白城“水瓶颈”转化为“水支撑”。
——用幸福河湖润泽一方民生,实现水润白城。工程总长189公里,辐射3个县10个乡镇35个村屯10万人口,可将供水沿线及周边的乡村纳入供水范围,供水能力增加6000万立方米,为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水源保障。
一江春水,一河清波奔流不息,行板如歌,记载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发展变迁。不远的未来,这条蜿蜒横亘于鹤乡大地的幸福水脉,必将为白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利支撑,让源头活水、幸福之水浸润草原,惠泽鹤乡。
记者 翟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