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内
3上一版
 
古生物学家为5.2亿年前的虫子拍CT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
开幕式4月25日举行
黄河岸边的史前石城有玄机
呵护甲状腺健康
专家提示多措并举防治甲状腺癌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3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于看清细节!
古生物学家为5.2亿年前的虫子拍CT

 

新华社昆明4月19日电(记者岳冉冉)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古生物学家揭开了澄江生物群中的等刺虫化石的形态秘密。该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

节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等刺虫是生活在约5.2亿年前寒武纪时期一类干群节肢动物,是研究节肢动物早期演化的绝佳对象,但一直以来,由于等刺虫宽大的壳瓣覆盖住了整个身体,古生物学家仅凭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难以观察到壳瓣下的细节。

由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运用显微CT断层扫描等先进技术手段,给等刺虫拍出了多张较为完整的CT片,揭示出这类动物的躯干外形和附肢细节。

研究表明,等刺虫的前附肢及其后的14对附肢已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分化。其中,前附肢为单肢型,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肢节组成,肢节背面有簇状尖刺,能有效捕捉猎物。

紧接前附肢后的4对附肢,肢节粗壮、内侧有成对的刺、末端呈钩状,可对捉到的猎物做进一步肢解处理,以有效进食。

后部10对躯干附肢,内肢分节多、缺少内侧的刺和末端爪,外肢发达、有成列排布的多个片状结构。

“通过这些CT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等刺虫的外形细节,据此推断,等刺虫的前附肢及其后的4对附肢形成了功能性的头部,而躯干附肢为运动附肢,有游泳和爬行功能。”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研究员刘煜说。

该成果为学界研究节肢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全新的形态学证据。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