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盐碱地上编起林草湿固沙“绿网”
多彩半边天
图片新闻
屈亚斌:带领团队志愿服务9年不停歇
通榆县开展“学雷锋健康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确保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3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城:
盐碱地上编起林草湿固沙“绿网”

 

城市晚报白城讯 近年来,白城市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让森林、草原和湿地形成连通的生态固沙“绿网”,阻断沙化、荒漠化进程。

白城市向西是科尔沁沙地,向东是沃野千里的粮食主产区,作为吉林省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白城市守护着全省的粮食安全。然而,当地曾经沙化、荒漠化严重,流行着民谚:“一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

每年4月中旬,白城市会在全市范围开展万人万亩植树造林活动。“这些天,我们正在订购苗木。”纪凤奎说。随着多年来植树造林不断推进,当地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9.8%提高到目前的12.63%。

生态修复,水是关键。吉林省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将丰水期的过境江河水蓄入白城地区的泡沼湿地中,让这里的湿地水域面积大幅增长。从卫星照片上看,白城各地的泡沼星罗棋布,许多湿地通过沟渠相连。

记者在镇赉县南湖生态园采访了解到,引嫩入白(引嫩江水入白城市)及河湖连通工程在镇赉县周边形成了三面水体,让昔日被称为臭水塘的南湖变成了今天的湿地公园和网红打卡地,野生雁鸭常常光顾这里。

在大安市姜家甸草场,过去一块块“斑秃”的盐碱地上,长出了连片的羊草。这得益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针对退化天然盐碱草地实施的“雨季精准施肥”和“植物生长刺激素”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斑秃”的草场。

这些年来,白城市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将森林、草原和湿地逐步扩大,覆盖越来越多的盐碱地、沙地和荒漠。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486.6万亩,森林蓄积量1617万立方米,草地面积539.9万亩,自然湿地面积160.8万亩。李双溪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