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2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5年来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公益诉讼检察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4+N”的基本业务框架,由制度建立之初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四个领域,扩展到英烈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荣誉名誉权益保障等九个领域,并继续向无障碍环境建设、文物保护等新领域拓展。
5年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取得快速发展,业务领域持续拓宽,案件规模稳步增长,办案质效不断提升。
——理念引领实践。树立“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等理念,促进行政机关发挥主动纠错机制作用,以磋商、检察建议等非诉方式督促协同行政机关开展前端治理,推动绝大多数案件在诉前环节得以解决。2017年7月至2022年底,全国共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58.4万余件,行政机关诉前阶段回复整改率达到99.8%。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推进中国特色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发展完善。针对公益损害问题往往跨不同区域、分散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建立跨区划协作机制。制定出台《检察公益诉讼跨行政区划管辖指导意见(试行)》,推动建立全国重要江河湖泊跨区划行政公益诉讼管辖协作机制。
——融入、服务和保障国家战略实施。深化落实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公益诉讼检察举措,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与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因地制宜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和本地中心工作,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围绕群众身边事,以专项活动为抓手,把好事办实。最高检先后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等专项监督活动,聚焦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同志还介绍了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常态化“回头看”跟进监督工作情况。2022年,在各级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的基础上,最高检选取三类案件组织进行了专项“回头看”,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对在办未结案件38207件、2018年以来本级院已办结的重点案件92129件,以及省市两级检察院对2018年以来下级院已办结重点案件30471件进行了“回头看”。
数据显示,经过“回头看”,共发现行政机关逾期未整改、整改不彻底或者又反弹回潮的案件6559件。经持续跟进监督,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职整改到位4276件;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提起行政公益诉讼849件,拟提起诉讼158件;因整改期限本身较长或存在疫情影响等客观困难,仍在持续跟进推动整改的1276件。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