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11月8日,是一个值得新闻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新闻工作者们在一如既往的忙碌中,迎来了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
回首这一年,白城日报社全体新闻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深融合,用自己的辛勤努力,讲好白城故事,传递白城声音,与白城发展同频共振!
接地气是新闻人的基本要求。为增强采编人员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能力,白城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团队的编辑记者们纷纷下沉基层一线,采写了一大批散发着泥土芬芳、带着民生温度的稿件。尤其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和大会胜利召开期间,白城日报社在全媒体平台精心策划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疫情要防住 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二十大时光》等重点专栏,刊发了《鹤乡沃野好“丰”景》《青山绿水共为邻 生态鹤乡景色新》《无限“风”“光”在白城》《从梦想出发奔赴星辰大海》《交出温暖民生答卷 扮靓百姓美好生活》等一系列集图文影音于一体的鲜活报道,深受读者好评。
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记者们走进社区、高速路口、车站……来到“逆行者”身边,围绕市民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度采访。创作的短视频《守护白城,没你不行》《白城加油!疫散,如昨!》等作品亲切生动,引发市民强烈共鸣,也增强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一则新闻的出炉,相当于一条生产线上的生产,记者和编辑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才会产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好稿件。为传播人物事迹,传递正能量,白城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团队打造了《白城人物》专栏,推出《武者何洪生》《编剧泳群》《“鸟叔”潘晟昱:请以你的鸣叫呼唤我!》等作品,用影像讲述一个个白城人的传奇故事;专题片《任长忠:愿得此身长报国!》讲述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任长忠30多年来坚守农业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取得科研成果50多项背后的不懈探索和艰苦付出,收到了上级部门、受众认可的良好效果。
奔忙和汗水相伴,哪里有新闻线索,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由白城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团队采写的图文报道《燕麦播种开启今春第一犁》《丰收啦!白城早水稻大面积开镰收割,正式奏响秋收的乐章!》等大量图文作品分别得到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吉林日报》、彩练新闻、吉报调查等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转发。尤其今年9月,由白城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有3张在《吉林日报》一版发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白城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团队协调全市十余家单位,先后调动600余人,首次策划录制大型音乐MV《我和我的祖国》,在时长近5分钟的MV里,每一个场景都经过全媒体报道团队精心策划,保证每一帧画面都呈现了白城的可喜变化和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祝福,MV一经“亮相”,就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共鸣。
新媒体时代,党报版面要与时俱进求创新。今年以来,《白城日报》各类专题版面设计风格清新靓丽、大气舒展,尤其是今年4月的疫情防控专版,5月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版,立足实际,创新形式,便于读者阅读的版面设计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赢得了广泛赞誉。
为精准传播党的政策主张,有效服务政府工作,帮助市民排忧解难,全媒体报道团队走进生活,贴近民生,开设《白城365》《“晴”眼探楼》等民生类栏目,围绕民生民利、百姓衣食住行等线索,帮助市民答疑解惑,展示楼盘信息,传达真实的实地体验,有效提高了市民生活幸福指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记者的职责使命。相信行进在新闻路上的白城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团队的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将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向前,不断深入,做一名合格的历史记录者、社会观察者、文化传播者以及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记者 张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