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如何参与其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金秋9月,记者走进洮北区三合乡金家村、西宝山村、二龙村、代家村……无论是朴朴实实的各村村医,还是忙忙碌碌的三合乡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这些人虽然没有奔忙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但是乡村的每一片丰收,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家庭传出的笑声,都是他们的追求与渴望。
给脱贫户撑起“健康伞”
白天,村里的空闲人大多为老人,记者走进金家村,和老人们闲聊起来,老人们纷纷向记者说起他们看病的“那些事儿”。这时,金家村的村医李龙正好来给村民王大娘做身体检查。
王大娘的老伴王玉祥多年来患有肺心症、肺结核和哮喘,家中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以前王玉祥犯病,就吃点氨茶碱对付一下。在脱贫攻坚期间,王玉祥作为贫困户,不仅享受了扶贫待遇,而且疾病也得到了及时治疗。脱贫后,老两口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村医李龙知道老人已年近80岁,就把王玉祥家当成了自己重点关注的医疗服务对象,定期给老人做健康体检,调整用药,同时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出行不便,就主动按时把老人的药品送到家中。
后来老人一犯病,王大娘就马上给李龙打电话,李龙也和老人有了默契,电话一进来他就马上跑到王玉祥家,给予及时治疗。在王玉祥去世后,李龙不仅没有减少对他家的医疗服务,反而对王大娘更加关心关注,定期过来做相应检查,真正发挥了乡村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作用。
李龙告诉记者,像王大娘这样的脱贫户村里有87人,大多是因病致贫。他每天都是一家一家地跑,那些卧床的、生活不能自理的,他便送药上门,有时自己不但出工还要出车,送老人去乡卫生院做检查,给儿女不在身边照料的老人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从王大娘家出来,李龙直奔村里的小广场,那里聚集的老人较多,他一再叮嘱老人们,现在已经入秋了,夏秋换季一直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一定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尤其针对脱贫户,他逐一上门测量体温、询问有无感冒症状,并反复强调,觉得身体不舒服,马上给他打电话,他随叫随到。
李龙当村医已经21年了,他生在金家村、长在金家村,又工作在金家村,他的工作主要是面对一些高血压、脑血栓、肢残和智残的脱贫户。李龙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改变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更是让他们在心理上、认知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这一点上,我们感受到国家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民群众的决心。作为一名村医,让脱贫户能享受到国家的红利,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更是我的一份责任。”
今年5月,李龙被评选为白城市“最美乡村医生”;8月,三合乡于家村的村医付金娟也被评选为吉林省“最美乡村医生”,这是来自秋天的喜报。
给脱贫户守牢“生命线”
“7月我们针对脱贫户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下一步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工作,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经常性健康教育宣传,总之一句话,消除因病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需要我们基层卫生院保驾护航。”三合乡卫生院院长郑洪涛说。
在乡村振兴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免费健康体检就是面向脱贫户的一项优惠政策。
三合乡有14个村,脱贫人口805人。根据工作需要,三合乡卫生院组建了3个由本院医生、村医和上级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医疗服务团队,深入到各村屯,为脱贫群众提供免费诊疗、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服务。院里克服人员少、任务重、服务范围大的实际困难,真正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脱贫户的心坎上。
每年的体检工作历时1个月,通过免费体检,筛查疾病,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体检期间,郑洪涛都亲自到体检现场,他既是指挥员又是转运员,有时又是解说员、引导员。 体检虽是利民好事,可有的脱贫户认知不够,觉得不查出病,就没事,查出来反倒是麻烦事,所以不愿体检。针对个别脱贫户的不理解,医务人员就用身边的实际例子证明免费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龙村69岁的脱贫户王大爷,经常觉得自己不舒服,在今年的体检中,卫生院的蒙古族医生格日乐根据他的口述为他做了腹部超声,结合化验结果,发现他的血液有问题,马上转诊到上级医院,他被确诊为白血病。 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王大爷作为脱贫户,享受90%的医疗报销比例,自己负担的费用非常少。经过近2个月的治疗,王大爷已出院回家,正和家人准备秋收。 代家村的脱贫户裴某某也是在体检的时候,被查出患上了肝硬化。但因自己负担的比例不多,老裴不再为医疗费用犯愁了。
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心系群众,顶风冒雨出诊是常事,对行动不便、无法到体检现场的脱贫户,医务人员就上门服务,带着检测设备深入村屯,确保每一名应检脱贫群众不漏检。 每次入村体检,对卫生院来说都是一项“大工程”,不但要带足相关设备,而且还要保证检验品在有效时间内送检。 通过体检,卫生院进一步掌握了脱贫户中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以体检结果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引导脱贫群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讲解病情和用药情况,有效提高了脱贫户的生命质量。
给脱贫户吃上“定心丸”
体检查出了问题,可以大病转诊,一些日常的慢病怎么治疗?针对这个问题,三合乡卫生院把慢病补贴这一国家制定的惠民政策作为宣传重点,针对32种慢病病人的慢病办理政策、报销政策的办理流程进行宣传,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并主动发现,及时追踪,协助办理,精心筑牢群众“健康保障网”。
尤其是7月份体检工作结束后,办理慢病的脱贫户开始增多,到9月初,有36位符合门诊慢病鉴定条件的脱贫户享受了报销政策,切实减轻了个人就医费用负担,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脱贫户王青春因糖尿病需要长期使用甘舒霖进行治疗,之前每周开一次药,每次2支,每支药28.96元。如今,通过卫生院的宣传,王青春办理了慢病手续,每次可以开3个月的用药量,医保报销80%,每支药为5.79元。 如今的三合乡卫生院为方便群众,又增加了一项诊疗项目——中医中药。
为了让中医药在保护群众健康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合乡卫生院协调上级医院,请来中医专家每周2次定期在院里坐诊,每次来就诊用药的患者多达30人,尤其是一些年老的脱贫户非常相信中医药的疗效,该院就把医务人员的值班室腾出来作为中药库房,存放药材。
真正服务脱贫群众,才是来自天使的“答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乡镇卫生院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乡镇卫生院大有可为。秋访三合乡,乡村振兴在路上,正是许许多多像三合乡卫生院这样的基层医疗单位,承载着健康乡村建设的重任,承担着守护农民群众健康的职责。
记者 李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