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教授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马属动物古DNA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获得了已灭绝马属动物E.(Sussemionus)ovodovi (奥氏马)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深度 13.4X),重建了马属动物的演化历史,发现奥氏马属于马属动物除马、斑马和驴三个亚属之外的第四个亚属,并且在中国青铜时代仍依然存在,更新了我们关于中国早期野马的认识,为中国家马的起源与驯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蔡大伟团队对中国北方龙山至青铜时代(距今 3500 年以来)三个考古遗址(黑龙江洪河遗址、陕西木柱柱梁遗址以及宁夏沙塘北塬遗址)出土的26例古代马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证实这些古代马属于已灭绝的马属动物E.(Sussemionus)ovodovi,从而否定了之前认为的奥氏马灭绝于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之交(约1.2万年前)的论断,将奥氏马的灭绝时间向后推了近8500年。
研究进一步对奥氏马的史前群体规模进行了评估,显示奥氏马在距今七万四千年左右达到群体规模峰值,之后伴随几次重大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末次盛冰期)和人类在欧亚大陆的大规模扩张,奥氏马群体数量在人类的捕食下持续下降,并在距今一万三千年前趋于稳定。研究首次证实奥氏马在青铜时代仍然幸存,但并没有经历过任何驯化,相对较低的基因杂合度表明奥氏马在青铜时期种群数量已经相当有限,可视为其灭绝的前兆。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