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六城联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2场),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长春市将全面推动国际汽车城建设。
据介绍,6月15日,长春市“六城联动”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汽车城发展规划》,对国际汽车城建设发展基础、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重点任务等进行统筹布局和精心策划,这必将全面推动国际汽车城建设不断谋新篇、开新局、启新程。
一是明确了国际汽车城发展目标。到2025年,长春国际汽车城将实现“651”的产业发展目标。其中,“6”指的是全力支持一汽集团旗下红旗、解放、奔腾、大众、奥迪、丰越六大整车厂做大做强,“5”指的是培育壮大500户亿元级零部件企业,“1”指的是打造世界级轨道装备制造基地。国际汽车城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0亿元以上。
二是明确了国际汽车城发展路径。围绕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创建“世界级行走工业走廊”,重点实施“百千万亿”工程。其中,“百亿”工程指的是创建一批百亿级配套企业;“千亿”工程指的是建设千亿级的世界级轨道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万亿”工程指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国际闻名的万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三是明确了国际汽车城空间布局。贯彻落实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一核双翼八带多园”,构建一核引领、双翼升级、八带提速、多园布局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格局。
在“点”上,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全力打造“一核”,主体为“一城一基地”。“一城”,以长春国际汽车城为空间载体(包括汽开区,以及高新区、绿园西新工业集中区、朝阳经开区部分区域、公主岭市大岭镇、范家屯镇),全面打造世界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后市场服务基地,构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基地”,包括绿园经开区、宽城经开区,建设世界级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产业基地。
在“线”上,围绕零部件配套和后市场服务等重点发展方向,打造“双翼多园”空间布局。“双翼”即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发展翼(经开区、中韩示范区和北湖开发区部分区域),汽车电子和后市场服务发展翼(净月区、莲花山开发区部分区域);“多园”即以上区域以外的各县(市)、区所属的多个产业园区。
在“面”上,加快释放“一主六双”战略的引领力、推动力、支撑力,辐射带动全省各市(州),全力打造长吉平精密机械加工发展带、长吉松石油化工发展带、长吉辽轻量化发展带、长吉电子信息发展带、长平专用车发展带、长松白(城)延氢能源示范应用发展带、长梅通关键基础材料发展带、长(春)延白(山)长(白山管委会)汽车文旅发展带“八线”。
同时,为了落实好《国际汽车城发展规划》,要按照“市区联动、政企协同、高效推进”的原则,全力构建国际汽车城专班“151”组织架构。其中,第一个“1”即1个专班办公室,由市工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等15个市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开发区分管负责同志,以及一汽集团、中车长客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5”即专班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要素保障组、项目推进组、助企服务组和科技创新组等5个工作推进组;第二个“1”即围绕全市17个作战单位产业基础以及同一汽五大主机厂和中车长客距离,科学确定国际汽车城“三区”即“核心区、协同区、拓展区”,有序推进“六个回归”,梯次承接整车、零部件和其它回归要素,全力打造国际汽车城100公里半径区域最优配套体系。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