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通榆县农村版权服务工作站着力在版权宣传、保护、服务上下功夫、出实招,不断强化示范带动引领作用,聚焦版权进乡村主线。乡村版权保护意识、乡村版权保护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版权助力乡村文化发展贡献率大幅提升。
开展“版权+宣传”,巩固版权阵地,凝聚大众保护共识。通榆县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立体化广泛宣传,贴近大众视野,倡导创新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优势,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保护宣传周”等多样版权活动6次,精心拍摄版权保护宣传片2部,设计宣传彩图1副,拟定宣传口号2个,印发版权保护宣传折页2000余份。利用全县户内外电子屏以及在火车站、大型商场、城市主干道等户外彩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联合著作权登记申请人创作独具地域特色快板书、京东大鼓、三句半等精彩节目进行展演,群众喜闻乐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了解认识版权,尊重原创的热情。
开展“版权+保护”,打击盗版侵权,营造健康文化氛围。随着大众对版权认知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打击侵权盗版也不能松懈。结合“扫黄打非”“剑网2021”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文化执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模式,整合“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资源,开展集中整治和出版物市场排查200余家(次),破解农村文化市场监管薄弱问题。联合县教育局通过教育系统微信群向全县中小学生家长发出《关于拒绝盗版图书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打击盗版 保护正版”手抄报、征文比赛,其中两篇荣获全省小学组三等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书墨飘香 关爱传递”主题赠书活动。现场赠送图书300册,内容涵盖迎庆建党百年读物等多种类型,工作人员围绕版权保护基础知识、鉴别盗版图书技巧进行讲解,将抵制盗版、保护版权行动推进到底。
开展“版权+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版权保护典型。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借助通榆县乡村版权保护学习交流会的契机,针对县文化名人、手工艺人,开展了版权知识培训、交流两次,建立了“通榆县版权服务工作”微信群,设立版权登记有关事项咨询电话,提高广大著作权人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版权意识和能力。服务站结合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采取现场申请、网上填报、上门服务等方式,为非遗传承人、农村文化人、传统手艺人提供免费版权登记受理申请152项,其中40项已通过审批,下发《作品登记证书》。积极开展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县内4家单位被授予全省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和园区(基地)称号,授予通榆县墨宝园“全省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基地)”称号。版权服务渐入人心,赢得了广大著作权人认可,促进了乡村文化“枝繁叶茂”。
下一步,通榆县将继续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版权服务宣传,扩大版权服务受众群,挖掘各行业领域优秀版权作品。加强工作交流,借鉴优秀成熟经验,推动版权宣传、登记、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繁荣振兴。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