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2016年1月,50岁的徐方楼来到通榆县苏公坨乡苏公坨村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积极谋划产业项目、发展庭院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徐方楼以实际行动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日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七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访民情 强基础
2016年,时任通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办主任的徐方楼被派驻到苏公坨村任第一书记。他深知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就是准确掌握贫困村民的收入、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基本信息和致贫原因,对症下药。驻村后,徐方楼立即沉下身子,挨家挨户了解情况,问困难、讲政策,动脑筋、想办法,与村干部和驻村队员一起制作了《苏公坨村贫困人口摸底排查表》,对全村建档立卡户的贫困情况、务工情况、土地和庭院面积、家庭收入、社会保障、“三保障”等逐项核实,确保贫困户信息精准,让所有贫困户都能够精准享受到相关扶贫政策,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归纳。当时苏公坨村共有贫困户384户、贫困人口745人,贫困发生率为29.57%,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多……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如何通过扶贫政策让他们尽快脱贫,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成了徐方楼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和心里放不下的牵挂。
抓党建 促发展
徐方楼把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工作作为突破口,特别注重发挥村党支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率先垂范,带领“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攻坚克难,不分白昼黑夜、不分寒暑,大力落实产业项目、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小额信贷、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扶贫政策。针对苏公坨村的实际和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情况,徐方楼同其他村干部研究制定了整村推进脱贫攻坚规划,谋划了草原牧鸡、肉驴、小尾寒羊养殖和板蓝根种植等项目。同时,大力实施订单种植项目、庭院经济项目、合作经营分红项目和开发村屯劳务岗位等帮扶措施,真正提升了苏公坨村的脱贫进程,把扶贫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里。
办实事 促和谐
由于驻村后吃住都在村里,徐方楼主动承担起接待群众的工作。对每位前来办事的群众,他都细心耐心地答疑解惑并尽可能提供帮助,以细致入微的工作,实现着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引领着每一个贫困户走上脱贫路。他坚持“志智双扶”,针对村里的风土人情组织党员干部研究制定了《村规民约》,还出台了村规民约解释,有力推进了移风易俗,极大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徐方楼每天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村里的干部群众都很信赖他,大家说:“只要徐书记在,无论做啥事儿,咱心里都踏实敞亮!”
徐方楼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本色,苏公坨村贫困群众顺利脱贫,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小康、迈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记者 冯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