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内
3上一版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数字技术这样助力
樊振东、孙颖莎夺得
WTT世界杯决赛男、女单桂冠
电影《我们的冬奥》定档1月15日
我爱体育课
听砖窑讲故事
为冬奥护航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专项行动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砖窑讲故事

 

新华社长沙12月8日电(记者张玉洁、张格) 近日在湖南省中方县,一个朱元璋时期的明代砖窑窑址群逐渐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不难想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经历了600多年的明代古城墙为何能屹立不倒?刻在城砖上的“签名”又揭示了哪些秘密?随着考古人员对这个砖窑群的进一步发掘和深入研究,一段段隐藏在城砖中的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

砖窑说:我来自“朱元璋时期”

20世纪80年代,湖南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得知中方镇舞水岸边有明代砖窑群,命名为“窑窿坡窑址群”。今年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资料显示,“窑窿坡窑址群”分布东西长约930米,南北宽约400米,为明代早期烧制城墙砖的官窑,是国内继南京官窑山遗址之后,发掘出的又一大规模明代砖窑窑址群,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湖南省博物馆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陶瓷专家方昭远说,明代烧砖官窑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基本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岸边的地方,便于水运至南京,用于建设明代初期南京都城的城墙。湖南的岳阳、常德、长沙等地都发现了此类官窑,窑炉形制相似,当时应该是按照统一的图纸建造窑炉,烧出的城墙砖也规格统一。

砖窑说:

那时工程就有问责追责制度

此次现场发掘的砖窑均为“馒头窑”形制,砖窑修建方式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借用山势简单修整断坎断面后,在断面上向内深挖,类似“窑洞”;另一种则采取平地向下发掘一条斜坡道路,待深度达到窑室高度要求后,向内深挖成窑。

据测量,现场发掘出的城墙砖普遍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重量约20公斤,形制统一。

记者看到,一些城砖正面刻有“辰州府提调官黄载”“沅州提调官判官庞栋”等相关司吏姓名;背面则刻有总甲、小甲、造砖人户、窑匠等工匠的姓名。

“这显示出当时严格的追责问责制度,也是延续我国古代‘物勒工名’的做法。”考古现场发掘负责人奚培坤说,城墙是古代最重要的防御工程,一个城墙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朝代的安危。朱元璋时期,在全国各地广修城墙,为了保证城砖的质量,杜绝贪腐和偷工减料等现象,要求在城砖上刻上负责官员和各级制造者的名字,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

在此次发掘出的城砖上,奚培坤等专家发现有好几位潘姓窑匠,而距离遗址不远的荆坪古村便是一潘姓大村,村内有始建于明末清初保存完好的潘氏宗祠。奚培坤等人来到荆坪古村查访时,在潘氏族谱中找到了城砖上刻名的“潘受七”和“潘万陆”等人。

“我们发现,后人在修订族谱时把这两位先祖的年代弄错了。比如潘受七,族谱记录的职业和姓名都能对上,却把出生年份写成了咸丰年。”奚培坤说,但同一批城砖上记载的官员黄载,史料上有记录他是朱元璋称帝后考上的科举,由此可以确认潘受七等人都是明代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