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胸怀祖国 无私奉献
到2025年 农村低保标准
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75%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21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1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吉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到2025年 农村低保标准
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75%


 

近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作出了部署,提供了指引,备受社会关注。

11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吉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详细介绍了《规划》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基本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为主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出色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

每年近110万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累计104.81万人次得到临时救助、1344万人次享受临时价格补贴、85万人次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5万余人次得到慈善救助,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1470家、养老床位达到13.7万张,村(居)委会第十次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社区社工服务站达到1200余个,专业社工机构达到353个,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突破、开辟新局的关键时期。《吉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编制完成的,对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编制过程中,省民政厅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全局谋划、高位推进,切实让《规划》融入全局、服务全局。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把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标,精心设计、做实举措,让《规划》更接“民”气,更具“民”味。

三是坚持结合我省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自去年以来,省民政厅各位厅领导带队,深入全省所有市(州),蹲点到乡镇,准确摸清发展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编制期间,多次征求相关省直单位、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基层民政干部、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切实做到“开门编规划”,真正让规划编制成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汇聚民智、反映民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确保《规划》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规划》内容共8章35节,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取得成就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了新时期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到2025年,全省民政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相关制度更加完善,民政领域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面持续扩展,基本社会服务更加有效,养老育幼扶弱等服务更加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管理更加科学有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高。同时,确定了我省民政事业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吉林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不断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础、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推动基本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规范优化区划地名管理与服务,并从党的领导、法治化建设、标准体系和民政智库建设、资金投入、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安全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任务。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提出富有吉林特色的务实举措,着力打造吉林民政新品牌。推进措施上,实施“九大提升工程”,即: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社会组织发展质量提升工程、养老服务保障及提升工程、儿童福利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提升工程、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提升工程、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工程、 婚姻登记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地名服务提升工程。

创新引领上,突出政策创制,比如,取消临时救助户籍申请限制,让救助更及时、有具实效性;比如,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的新增公共服务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再比如,研究出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倡导厚养薄葬等新时代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指标设置上,共设置了15项主要发展指标。这些指标既确保国家规划指标任务的完成,又符合我省发展的实际。其中设定的5个约束性指标,分别是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100%、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100%、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人员接送返回率100%、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100%、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这些指标对于推进“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长远谋划上,坚持新发展理念,用项目建设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比如,实施吉林康养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有效满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这样的项目,我们共确立了6个(另5个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收住城乡困难失能和残疾老年人为主的县级层面养老机构建设、全省民政精神卫生传染病治疗中心建设、公益性安葬(放)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农村互助养老站点建设)。

补齐短板上,突出各类民政服务对象对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需求和诉求,着力解决兜底性基本养老服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尤其重点针对困难群众、高龄失能老人、留守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问题,建立完善主动服务的政策机制措施,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针对农村救助工作薄弱短板,确定农村低保标准到2025年达到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75%的预期目标。再比如,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继续推动农村养老大院和互助养老站点建设,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互助养老站点超过300个。

下一步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指导下,落实责任传导、注重监测评估、强化要素保障,精心组织、有序精准实施好《规划》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新时代吉林民政事业美好蓝图稳步成为美好现实,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民政力量。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 报道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