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1月9日电(记者杨文)“如果不是看在亲戚的分上,我早就去法院起诉了!”谈起自己的亲戚小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的村民老张很是无奈。
小李和老张是亲戚。前年,小李做生意借了老张5万元,按约定支付利息。但未曾想到生意受挫,到约定还款期限没能还上钱。
多次讨债无果,老张和小李彻底闹翻了。
“老高,你可得给评评理,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借了别人钱可不能不还啊。”前不久,老张找到镇上有名的调解员老高,请他帮忙协助。
老高本名高兆清,今年70岁,曾是陈户镇的司法所所长,有20多年的基层调解经验,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省人民调解能手”等称号。退休后,高兆清又于2018年成立了“老高调解工作室”,免费给群众解决矛盾纠纷。
工作室面积不大,来拜访的人却不少,大家有矛盾纠纷,都喜欢来找老高。
“先坐下,别急,咱慢慢说。”老张急匆匆地来到工作室,老高先请老张坐下,倒上一壶茶,三言两语间就明白了大概。
另一边,小李也来到调解室。“要考虑一下小李的实际情况,不能因为钱财而疏远了亲情。”老高耐心地开导二人,小李此时也辩解了几句:“没能按期还款我承认,但欠款利息实在太高了。”
原来,二人拟的欠条上,利率明显高出了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标准,人民法院会支持,非法高利贷可不受法律保护哦。”老高拿出法律条文,并列举了相关案例。
“咱们农村借钱,利息都是约定俗成的,大家都这么办,我也不知道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老张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我相信你,那就按照法律规定办。”
最终,老张和小李达成调解,两人握手言和。一个月后,老高再去回访时,二人如期履行了协议。
“老百姓碰到麻烦,既然找到了这里,咱就要帮。”这是老高常说的一句话。经济纠纷、债务拖欠、婚姻矛盾等基层常见的各种矛盾,都能在老高调解工作室得以化解。
“光听单方面介绍肯定不行,一定要细心细致,深入到基层,把纠纷的来龙去脉弄得明明白白”。老高说,“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就能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张笑脸迎进来,一杯热茶坐下来,一心一意谈起来,一声慢走送出来。”这是老高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