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城市保护性耕作推进现场会召开
白城市住建局提升服务效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九死一生从军路 铁血担当铸忠诚
白城市政数局开展诚信宣传活动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死一生从军路 铁血担当铸忠诚
——记老兵孙海山
老兵孙海山
 

城市晚报白城讯 当91岁的孙海山再次唱起那首著名的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时候,便唤起了他昔日与战友浴血奋战的岁月和那些枪林弹雨的记忆。曾经战场上斗志昂扬的少年,如今已经白发苍苍。

1948年3月,17岁的孙海山为了保家卫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独立三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同年7月,编入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三支队三大队三中队三分队作一名铁道兵战士。随即参加抢修陶赖昭松苑江大桥铁路的施工任务。

战争年代修建一条铁路、一座拱桥,就意味着前线的物资补给能够有所保障,意味着为部队撤离打通了生命通道。孙海山加入部队后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迅速掌握了抢修本领,参加了抢修安徽省蚌埠市淮河铁路便桥和抢修河南省巩县黑石关洛河大桥线路等施工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后,孙海山响应党的号召,1950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走进战场,就意味着面临枪林弹雨炮火纷飞。孙海山老人至今还记得那段出生入死的经历。

1951年4月,孙海山在铁道兵团直属桥梁科任测工。在完成新安洲新安江大桥和价川大桥的抢修施工任务后,他所在的铁道兵团奉命调到顺川大同江桥开展抢修任务。同年7月直属桥梁团扩编为铁道兵团第四师,工程科改为工程处,孙海山任施工技术科测工。在白天他跟随科长、工程师、技术员在施工现场工作,整天与敌机打交道。敌机轰炸、扫射,他们就防空,敌机飞走了,他们就继续工作。回忆起那段经历,老人说:“当时抢修桥梁时每天都要做好会牺牲的准备。在1951年4月的一天上午,科长王金铎带领我和测工王桂先到大同江桥现场。经师长批准,由十六团一营肖副营长带领一个排和师侦察连鞠连长带领一个爆破班,在便桥南侧运土石方。这是入朝以来的第一次白天施工抢修。由于开春变暖,此处山坡有滑坡危险,会影响夜间通车。上午9点左右,飞来4架敌机,飞得很慢又很低,还有4架喷气式飞机,围绕大飞机前后来回飞。肖副营长命令防空。大家都停止工作,原地坐下休息。这时,敌机来到我们的上空,已发现我们部队。由于航线偏离我们,便向东北方向飞去了,这时我们科长带领我和王桂先向第一个便桥走去,刚上便桥发现敌机又顺着大同江飞回来了,怕敌机炸桥,我们三人开始拼命跑,刚进指挥所,听到“轰”的一声响,冲击波和着风将矿尘吹进了屋。关参谋说你们部队暴露了目标,敌机将炸弹投到门口了。敌机飞走后,一看便桥完好无损,再看施工之处烟柱升空,一片肃静。过去一看,战友有的被烧死有的被炸死,而大多数是被土埋而闷死在了里面,伤亡了50多人。我们3人是最后的幸存者。”说到这里,孙海山的眼角已泛着泪花。“看着死去的战友,我们满心愤慨,在含泪将他们埋葬后,便又继续返回部队参加桥梁抢修任务。”

“还有一次是在1951年9月的一天上午,张秉贺科长带领我和测工王金城去大同江桥第一便桥现场,此时飞来了30余架敌机,轮番轰炸,浓烟滚滚升上天空,我们三人在桥梁防空,敌机就在离我们两米远的地方扫射,那一次感觉死亡离我们太近了。”回忆起70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说,“战争十分残酷,但每一个志愿军战士都不曾退缩。”

1953年12月,在朝鲜战斗了整整3年的孙海山凯旋回国,被抽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政治学校学习,获得了通报嘉奖一次。随后被分配到镇赉县百货公司工作,因工作突出,他被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如今,孙海山老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身体尚好,头脑清楚,行走自如。他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不断壮大,现在国家富强,人民当家做主,生活在这样的和平年代,我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记者 张芙 报道 朱世傲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