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市区道路变宽了,街道干净整洁了,商户经营秩序规范了,城市“颜值”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群众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近年来, 白城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论述,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城市目标,以常态长效管理为工作主基调,积极探索城管工作新路径,全面落实“三四五”工作法,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环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立足“三个管理” 健全城管运行机制
实施网格化管理。近年来,市城管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合理划分辖区内网格,研究出台了《白城市城管执法人员网格化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操作模式,实现“城市驻街道、农村驻乡镇”的城管执法全覆盖。城管人员对接网格所在社区单位,明确职责任务,共同开展工作,积极向各类门店、工地等场所宣传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管理“百日会战”行动,以“五个集中整治”和“五个专项整治”为重要抓手,限期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累计解决城市“十乱”问题l.5万余处、教育纠正市民不文明行为5000余起。通过综合整治,一些长期影响市容市貌、城市文明的乱点乱象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常态化管理。坚持标准不降、压力不减,持续巩固城市管理成果。对市内重点区域、易反弹区域,采取“步巡和车巡”相结合方式,加大现场巡查力度,第一时间解决发现的问题。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通过共享“天网”视频监控,实现了对城市核心区、主要商业街区、大型活动场所周边等重点地区的全天候监控,及时处置城市管理各类突发案件。
突出“四个加强”
提升城管服务水平
加强试点建设。市城管局发挥以点带面效应,在长庆中队、广场中队分管辖区设立2个便民服务驿站,备有充气筒、雨伞等便民物品,设置调解室、儿童活动室,提供失物招领、物品寄存等便利服务,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切实拉近了城管与群众的距离。加强柔性执法。成立市民广场中队女子分队,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爱心为群众提供温和服务,减少群众的对立情绪,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各执法队秉持说服劝导、惩罚为辅的工作理念,实行首犯不罚。严禁没收群众东西,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志愿服务。依托“全民志愿·公益白城”、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广大城管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小区、广场、火车站等场所开展清理杂物、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等志愿服务,累计出动队员2万余人次,清理城乡结合部积存垃圾1.74万吨,清理小区堆放物8100余处。加强上门服务。落实“只跑一次”改革要求,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小区、进企业、进商家系列活动,面对面听取服务对象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停车难、清雪难、设置早餐摊点等实际问题211件,解决市民热线“3650000”反馈的城市管理问题1748件。
明确“五个规范”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规范着装标准。市城管局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工作时必须穿着统一制式服装和佩戴标志标识。制服要保持干净整洁,穿着得体大方,不得与便服混穿,不得混戴标志标识,不得佩戴、系挂无关的标志、饰品。通过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增强群众对城市管理者的认同感,树立城管队伍良好形象。规范文明用语。制定文明用语规范标准,举行举止仪表内容培训。针对接待来访群众、开展现场执法等不同情境,培养执法人员保持态度诚恳、说话和气,让群众感受到尊重和温暖。规范日常行为。严肃纪律要求,详细规定城管队员在工作、开会、使用公车时的行为规范,严禁嬉笑打闹、高声喧哗等,督促城管队员严于律已,做到列队整齐、规范用车。规范执法行为。开展城管执法检查时须做到两人成行,三人成列,主动出示证件,积极向相对人宣传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和建设文明城市的意义,耐心听取群众申诉,引导群众配合管理,自觉纠正违规行为,利用执法记录仪全程记载信息。规范执法程序。工作人员坚持“721”工作理念,即70%的问题用服务来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来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来解决。具体执法中,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取证、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等8个步骤履行职责,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
/记者 张赫 赵轶群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