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9%
生态环境部:坚决遏制人工造景
“大树进城”等生态形式主义
2020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超8万亿元
中国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取得新进展
他在野外被“炸”了四次?!
——师燕超的“爆炸”人生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日前表示,经过多年攻关,中国农科院在全国旱地农业类型分区、旱地农业关键技术与产品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梅旭荣在中国农科院旱地农业创新发展报告会上介绍说,我国旱地农业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及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上述地区是主要粮食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

针对北方旱地频旱多变环境、水土过度利用、生产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中国农科院多年来开展技术攻关,根据作物水分供需变化规律,首次确定了抗旱适水种植的技术适宜性和作物优先序。

他介绍说,东北风沙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优先序为春玉米、花生(大豆)、谷子等;西北旱塬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为春玉米、马铃薯、油菜、冬小麦等;华北丘陵半湿润偏旱区为春玉米、谷子、马铃薯和杂豆等;华北平原半湿润和半湿润偏旱区为夏玉米、冬小麦、花生(棉花)、大豆等。

此外,针对北方不同类型旱地农田,中国农科院通过创建不同抗旱适水种植主导技术,并研制配套技术产品实现标准化,将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旱地农业提供了全国43%的粮食和75%以上的牛羊肉,所涉区域也是贫困常发区和生态脆弱区。”梅旭荣说,旱地农业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止返贫中非常重要。

梅旭荣表示,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在旱地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与产品和典型区域技术发展模式等方面发力,从深度节水和极限节水等方向开展旱地农业科技攻关。/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