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2021中国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此次发射有何看点?卫星将起到哪些作用?
首先来看火箭
此次成功执行发射任务的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劳模”,来自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的“老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同时也是这一火箭的第74发,从数字不难看出它的劳模本色。同样型号的火箭还执行过北斗卫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测器等多次发射任务。
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张亦朴介绍,此次任务中长三乙火箭主要有两个变化:
一是实现仪器舱去任务化。因为长三甲系列火箭频频登上舞台,不时亮相的它自然需要一套特别成熟、高效、执行任务的流程和方法。
长三甲系列火箭一直致力于去任务化设计。过去,火箭三级以下结构逐步实现去任务化。研制人员继续攻关,通过大量试验,统一了仪器舱的构型,也最终实现了去任务化设计。自此,长三甲系列火箭不必再苦等卫星,可以提前备上,大大提升了执行任务的效率。
二是首次在这一火箭中试用发射场诸元设计系统,取消了以往人工计算、通过纸质文件传递的环节,实现了数据的自动计算和传递,能够避免人为差错的风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来看卫星
此次发射的天通一号03星是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天通一号03星入轨后,将与天通一号01星、02星组网运行,共同构成空间段。
天通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01星、02星分别于2016年、2020年由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发射入轨后将与天通一号01星、02星在轨组网,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实现亚太区域覆盖。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提升我国卫星通信服务水平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让卫星移动通信不再遥远
随着移动卫星业务的需求扩大,国际上的移动卫星系统已经形成了多个覆盖全球或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铱星系统、瑟拉亚系统和国际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等。在国内,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覆盖范围广、环境适应性好,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近乎无缝的覆盖,满足各类用户对移动通信覆盖性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民用和商用价值。
据统计,2025年前我国各类卫星移动终端用户需求超过300万户,用户将覆盖个人通信、海洋运输、远洋渔业、航空客运、两极科考等方方面面。
未来,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容量、系统可靠性和区域覆盖能力,形成星地一体融合的区域移动通信体系,为航空航海线路提供稳定的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大家一起共同期待!/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