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长春市中心城区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长春市政府日前下发通知,从12月7日开始实施错峰上下班。
7日是长春市实行错峰上下班第一天,长春市实行“朝九晚五”错峰上下班后,路面有哪些变化?窗口单位是否对工作时间、内容进行调整?工作人员又是否感觉上班路上有了变化?7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实地踏查采访。
记者踏查
时间:早高峰8点20分 晚高峰17点20分 地点:长春市前进大街与修正路交会处
车流量相比往日略微宽松
早上8点20分许,第一波早高峰接近尾声,第二波错峰9点上班的车流开始涌入前进大街。一直以来,这里都有明显的交通“潮汐效应”,早上由北向南出城方向车流比较密集和拥挤,晚高峰则相反,入城方向车流密集。记者看到,由快速路穿过桥洞的车流快速进入前进大街,导致车速较慢,随着红灯亮起或路边车辆临时插入,车队会排出几十米远。不过整体未出现拥堵或塞车的现象。
17点20分,错峰下班的车流进入西部快速路。记者在快速路南湖广场段看到,车流量相比往常略微宽松,未出现较长的排队现场,车流基本能够快速进入广场。市民陈女士表示,第一天实行错峰上下班,没有太大感觉,但她表示,总体上感觉交通是向好的,比没实行错峰前有变化,她期待今后市内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好。
时间:早高峰7点30分 晚高峰16点30分 地点:长春市生态广场
广场环岛内车辆始终保持着运转
早上7点30分,记者赶到生态广场,该广场有六条主路汇聚于此,因此早高峰通行压力很大。记者在现场看到,环岛上车流不息,每当红灯亮起时,准备进入广场的车辆都会排起长队。
不过,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内,虽然车速都比较缓慢,但生态广场环岛内始终保持着运转,并未出现停滞状态。
“虽然今天开始错峰出行了,但广场交通压力还是很大,毕竟平时早高峰都是饱和状态,就算少了一部分车辆,也不会太明显。”一名正在执勤的交警表示,不久前东部快速路延长线开通,以及地下隧道的开通极大地缓解了生态广场的交通压力。“其实缓解交通不是一个方面做好就能够实现的,比如说单单采取错峰出行这一种疏导方式,广场肯定还会拥堵,毕竟周一大家都上班,不过就像现在的生态广场,多种疏导车流的手段都已经实现了,所以环岛能保持运转。”
7日16点30分,记者再次来到生态广场踏查,此时广场通行顺畅,过往车辆速度很快。到了17点30分,生态广场再度成为“高压地带”,尤其是生态大街北向南、南环城路西向东行驶的车辆排起了长龙。不过环岛内车辆虽然接近饱和状态,但始终低速地运转着。
时间:早高峰7点50分 晚高峰16点50分 地点:长春市自由大路与东盛大街交会处
自由大路直行车道路况还不错
早上7点50分,在长春市自由大路与东盛大街交会附近,记者看到现场车流量仍然比较密集,尤其是自由大路由东向西方向,车辆不断向路口涌来。不过与以往相比堵车情况有所改善。自由大路主路有四排车道,其中两排车道为直行车道,两排为左转车道,此时直行车道路况还不错,车辆排出去约100米远,绿灯亮起后均能有序通过。
家住附近的李先生说,以往他开车从民丰大街出来右转都需要排好大一会才能进入到自由大路上,而7日他很快就行驶进来。
16点50分,自由大路与东盛大街交会附近车流量集中,其中自由大路由东向西方向,东盛大街由南向北方向仍和往常一样比较拥堵,自由大路由东向西方向的车辆排出约500米远,东盛大街由南向北方向车辆也已排出很远,由东部快速路下桥进入东盛大街的车辆,也已在桥上排起长队,一时间很难下来。好在从东盛大街由南向北直行经过路口后,拥堵情况明显好转。
时间:早高峰7点30分 晚高峰16点30分 地点:长春市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会处
晚高峰车流量明显见少
7日早7点30分许,记者来到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会处。
记者注意到,由南向北的车辆要明显多于由北向南的车辆,由北向南的车辆大约要两个信号灯能通过,而由南向北的车辆则需要两到三个信号灯可以通过,不过尽管车流缓慢,并没有出现拥堵现象。“错峰上下班”第一天,此处早高峰车流与先前的12月3日记者踏查的交通情况变化不大。
16点30分晚高峰时,同样在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交会处,记者看到通过车流与3日下午记者踏查的交通情况相比明显好转。
记者注意到,由南向北的车辆还是要多于由北向南的车辆。由北向南的车辆在绿灯时,几乎一秒一辆通过路口,而且基本上一个信号灯就可以通过。而由南向北的车辆较3日时的交通情况要好很多,3日,该方向的车辆要堵到了吉林大学南岭校区西门处,最多要4个信号灯才可通过;而7日,该方向的车辆仅堵到东北师范大学正门前,而且最多两个信号灯就可以通过。
窗口单位
长春市政务大厅错峰上下班 午间实行不间断服务
7日是长春市实行“错峰上下班”的第一天,长春市以及各个区的窗口单位都响应政府的号召,实行了这一政策。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长春市政务服务大厅内,此时,一楼大厅内办事的群众很多。在大厅办事窗口附近立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服务时间,夏季9时至17时,冬季9时至16时30分,中午不间断服务……”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牌子是新换的,在新政策出来之前,政务服务大厅的办公时间为上午8时至16时30分,而政策实施后改为上午9时至16时30分。
“我们是一天不间断服务,中午不休息,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群众办更多的事儿,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同时也在执行错峰上下班中为长春的交通状况贡献一点力量……”该工作人员说。
市医保局仍实行早8点上班
12月7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长春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医保局),此时医保局内人很多,记者注意到,在市医保局的大门上张贴着一张《关于调整医保经办大厅工作时间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从2020年10月9日起,长春医保经办服务大厅调整作息时间为上午8时到12时,午休12时到13时,下午13时到16时30分,为方便群众办公,大厅窗口午休时间实行轮岗值班制。该通知发布于10月9日。
据长春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仍然实行从早上8点开始上班,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半。“中午不午休,早上也没有推迟到9点上班,我们这每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超过一万人!”
车管所错峰上下班取消午休
12月7日,记者从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获悉,7日起车管所已经开始实施错峰上下班,各窗口上班时间统一调整为早9点到下午4点半,中午不间断服务。“我们从中午11点半到12点半倒班吃饭,不少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在得知我们取消午休坚持办公后,为我们点赞!”车管所一名负责人表示,作为公安交管部门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单位,该所平均每天要办理近万笔业务,所有工作人员将尽全力为广大驾驶员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长春市朝阳区政务服务大厅所在地
以往常常易堵当日有所缓解
在进入二道区政务服务中心前,记者在门口的牌匾上看到服务时间已经做出调整,上面写着“夏季为9时至17时,冬季则为9时至16时30分!”
在服务中心内各窗口,工作人员正有序为市民办理业务。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刘爽说,实行错峰上下班后,目前单位上班时间往后调整了半个小时,其他没有太大变化。而窗口中午不间断服务,他们很长时间一直在这样做。
而对于实行错峰后的第一天,刘爽说,同事们之间也进行了交流,可能是每个人家住的位置不一样,有的同事感觉出行顺畅了,但她感觉还是有些堵。当然这只是错峰上下班的第一天,以后会有何效果还得持续观望。
此外,记者在朝阳区市民大厦也看到,门口的作息时间已经调整。市民大厦是朝阳区政务服务大厅,它的所在地延安大街与湖西路交会处是易堵点,昨天错峰上下班首日,附近交通有所缓解。
政协委员
倡导第三人群积极配合
让退休与老年人群参与进来
针对错峰出行新政策,省政协委员冯堤表示,这次错峰上下班措施,的确是完善性策略。
一个可喜:无论从推进小康社会现代化的城市治理角度,还是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福祉意识角度,都是一种必然行动,所以是可喜的。
两个特别:我高兴地看到,一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统领下,把学校学生和幼儿园孩子放在考虑问题的核心位置,是思考对了城市真正的未来;二是以属地管理原则,把在长的省直事业单位与长春市直单位通盘考虑,是下对了向智慧城市迈进的一步棋。
三个人群:我想,进一步完善错峰上下班措施策略,应该包含有大体三个参与人群,而不是现在提到的两个,一是学生与孩子,二是机关与社会服务部门人员,三是退休与老年人。其中第三群体,虽然并非是早晚高峰出行的主要参与者,但是也应该成为本次错峰上下班措施的机动出行的关联者。既然第一和第二人群已经积极行动了起来,那么第三人群也应该被引申性地加以倡导、进而成为城市完善错峰策略的有力的支持者与配合者。
冯堤建议,实施错峰上下班的进程中,对退休与老年人群也可加以补充倡导,媒体传播做以良好引导,相关菜市场用延长关闭时间予以疏导,以此来配合这次错峰措施取得优良的实施效果。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陆续 王跃 吕闯 刘佳雪 蒋盛松 报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