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河湖连通工程的实施,让白城恢复和改善湿地面积640万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105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56.6万亩,生态脆弱的局面得到扭转……”11月2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要闻版刊发了白城市“河湖连通”工程的报道,再一次将白城“河湖连通”工程的建设成果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
报道分别从“河湖互济,再现良好生态”“水到渠成,构建西部粮仓”“以水兴业,实现生态富民”三个方面,通过对莫莫格湿地的生态变化,镇赉县建平乡的“引洮济洋”老渠通水,大安市牛心套保湿地的芦苇、河蟹、水稻产业的深度报道,展示了“河湖连通”工程建设在白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增产增收、发展水产养殖、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报道中指出,2013年,吉林省启动西部重大生态水利工程——河湖连通工程。白城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通过修建泵站、渠道等,连通水库泡塘124个,把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等河流汛期的富余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湿地中,扩大水域面积,形成水系网络,打通水循环。“河湖连通”工程让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96.3万亩增长到了如今的315.7万亩,全市粮食连续7年丰收,白城弱碱地大米等优质农产品渐渐有了名气。白城实施的“稻渔种养增收工程”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稳粮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
“河湖连通”改善了白城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也给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河湖成网,百鸟翔集,草木丰茂,稻谷飘香……如今的白城,景色越来越美,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 记者 张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