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我要一直牵着妈妈的手,与她走向终老;我要让哥哥嫂子放心,把侄儿抚养长大!”这不是文学作品中的长情告白,而是平凡生活中的真情流露……
王红伟,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2018年度人物。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侄儿,她22年未嫁,独自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担,搭建起母亲晚年的生活之舟和侄儿的成长之路。
老来得女,她在温暖幸福的环境中长大
王红伟家住吉林省舒兰市溪河镇溪浪口村,泥草房屋,木质窗框,塑料遮挡的窗子,西边的偏房已歪斜在一侧,简陋的三间小屋收拾得干净利落,破旧的泥土锅台清扫得一尘不染。每天做完家务,王红伟就会站在炕沿边,一边给母亲梳理头发,一边轻声与母亲道着家常。她面容清秀,扎着马尾辫,眼睛透亮,身材干瘦,很难想象,她是怎样挑起家的重担。
70年代时期,已有了6个儿子的父亲王景田觉得女儿更贴心,就和妻子姜树青商量着再生个女儿,1975年10月,王红伟出生了。由于年龄接近,她从小就喜欢与六哥王艳一起玩耍。王艳憨厚老实,无论脏活累活都不让王红伟做,生活中也是处处护着她,不想妹妹受一丁点儿苦。
在父母的疼爱和哥哥的呵护下,王红伟长大了,哥哥王艳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懂事又能干的王红伟深得六嫂的喜欢。父母和哥哥更是把王红伟当成小孩看,疼爱有加。2002年,六哥六嫂添了个大胖儿子,这可把王红伟乐坏了,每天高兴地忙里忙外,照顾襁褓中的侄儿小金明。
眼看王红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六嫂便忙里偷闲帮她张罗亲事。
幸福中断
她独自撑起整个家
一直以来,王红伟都与父母和六哥王艳住在一起,始终没有分家,王艳和父亲挣钱养家,王红伟和六嫂照顾母亲和侄儿,日子虽然平淡,却也有滋有味,王红伟也静静地期待着自己的缘分。
2008年5月,突然传来噩耗,哥哥王艳在意外事故中身亡。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年幼的侄儿还嗷嗷待哺,六嫂也一蹶不振,年迈的父母哭得死去活来,全家人的生活一时变得拮据窘迫,重担落在了王红伟一人身上。在处理完哥哥的丧事后,王红伟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心情,因为她知道,全家的希望都在她一人身上。一边忙碌着8亩旱田的秋收,一边照顾悲痛欲绝、还未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的六嫂,还要安抚年迈的父母……短短几个月时间,王红伟曾经清秀的面容写满了苍老,原本110斤的体重干瘦得只有80多斤。
2009年,六嫂忍受不住丈夫离世的事实,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年仅7岁的侄儿没有了父母,小小年纪性格已然变得孤僻。面对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侄儿,王红伟暗下决心,即使终身不嫁也要照顾好他们,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2013年,父亲王景田也离开人世,家中只剩下母亲和侄儿。生活的磨难,让王红伟不得不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迅速蜕变成一个抗击打的“女汉子”。
22年未嫁
她只是不想拖累他人
转眼几年过去,侄儿长大,到了上中学的年纪,王红伟一边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起早贪黑照顾侄儿上学,生活的重心完全没有了自我,可是她依旧开心乐观。每天一睁眼,她便给母亲梳洗打扮、准备早饭,趁着天还早去地里忙活,中午回来打扫屋子、为老母亲准备午饭。周而复始,王红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件件辛苦的家务和劳动。多年来,瘦弱的她练就了强大的臂力,抹墙、浇地、烧水、做饭、照料菜园子、辅导侄儿功课,让她变成了生活的“万能手”。
“我不想因为组建家庭而影响母亲的生活和侄儿的成长,更不想把家庭的沉重包袱转嫁给别人,这样对别人不公平。”当问及22年未嫁的缘由,王红伟话语朴实而真诚。今年2月,因邻居牵线帮忙,王红伟终于结束了单身生活,与九台市莽卡乡谢屯村农民戢守文组建家庭,二人共同承担起家庭重担。
王红伟的事迹受到广泛关注,各级荣誉纷至沓来。2015年,先后荣获“舒兰好人”“江城好人”“吉林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2016年,被评为吉林市“最美家庭”;2018年,先后荣获“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称号;2019年4月,被授予第八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2018年度人物称号。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重担,还是外在的荣誉,王红伟都很坦然。“日子虽然很苦,也很累,可是我很满足:别人的女儿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而我是家里的那根顶梁柱。”就是这个柔弱的女子,没有太多激昂的言语,只有这么多年的默默坚持和一片拳拳孝心,用自己的双肩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综合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