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让万名心脏病患者获得新生
敢“打样”的返乡大学生
农行白城分行普惠贷款投放金额全省排名第一
洮南警方查处一家黑洗洁精生产窝点
白城医高专两名学子荣获
吉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打样”的返乡大学生
——记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绿康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伟
 

城市晚报白城讯 蓝莓成熟季节,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绿康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大棚的蓝莓进入了丰收采摘季。一串串蓝莓,沉甸甸的挂在绿叶中,晶莹剔透,有深红的、紫红的、深蓝的、黑的,像无数颗星星,让人看了垂涎欲滴,前来采摘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

前不久,记者在蓝莓采摘棚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王伟——绿康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当地有名的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谈起自已的蓝莓产业,这个平时有点内向的女强人却有了说不完的话。据她介绍,绿康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蓝莓已有5个年头了,合作社根据白城地区气候条件,为适应观光、体验、休闲要求和市场需求,选育北高丛和半高丛两个品种分别采取冷棚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进行培育,均收到了较好的效益。“蓝莓果实的花青素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够减轻视疲劳及提高夜间视力,还具有保护毛细血管,延缓脑神经衰老,增强记忆力等功效。”王伟说。

是怎样的想法让她回乡创业?

2016年,对于王伟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全国上下一个个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在外地打工的王伟敏锐地觉察到了一丝商机,经过谨慎考虑,那一年,她辞去了稳定工作,带着所有积蓄毅然决然地回到故土白城准备创业。对于一个大学毕业并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女孩来说,回到家乡创业遭到了许多亲朋好友的质疑和不理解。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生产,外出打工的人日益增多,农村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就更坚定了王伟要回乡开创一番事业的决心。“如果项目启动,不仅能带动周边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更能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一起生活!”虽然回来创业的信心十足,但是来自各方的压力也不小,因为蓝莓的种植前期投入不少,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投入都很大,当时王伟自己积攒的资金根本不够,还需多方筹集资金,同时还要面对前3年基本无收入的现实。

开弓没有回头箭,确立了目标,就要付诸行动。对于刚刚创业的王伟来说,每走一步都很艰辛,从资金筹备到土地流转,从选种、育苗到合作社建立,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正当她满怀喜悦地把第一批果实推向市场时,市场的冷漠却给王伟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她的蓝莓品牌没有影响力,品相与市场同级别的产品更是无法竞争。绿色、无公害这条路一度让她产生了怀疑,可骨子里的倔强让她再一次的坚持了下来。5年的历程,可谓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她没有气馁,而是不断总结经验,让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好,终于赢得了市场认可。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商业环境向上向好发展,策政资金的不断注入,让王伟对蓝莓产业的前景更有信心了,种植蓝莓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如今,绿康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蓝莓能达到2500公斤左右,年产值10万余元。

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通过摸索栽培技术,不断提升蓝莓品质,增加附加值。蓝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着周边村民来大棚务工,特别是贫困户,利用农闲时间在合作社里打工,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学会了一项种植技能。“每年一到3月末,我就来蓝莓大棚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采摘、分拣、包装、发货,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真是太好了!”50多岁的杨玉文由于身患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来到蓝莓合作社打工后,让一度消沉的杨玉文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渐渐的又重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今年受疫情影响,蓝莓销路受到一定影响,王伟针对市场变化,及时转变销售思路,通过自己的粉丝群,打造品牌和口碑。一直秉持绿色环保、无公害生产理念的绿康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百姓的口口相传,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王伟的蓝莓事业风声水起,逐渐发展壮大。“我先‘打个样’,以后要带动村民一起致富!”正研究将种植技术推广给乡亲们的王伟对记者说。

/邢连发 记者 张殿文 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