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六保”任务,近日,白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12项举措,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提高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能力。
打造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升级版。持续优化“e窗通”系统,实现企业开办手续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领取”,2020年底前将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一天之内。
坚持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对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实现“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受理”。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健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适时对关联证照较多、办事手续繁琐的领域,实现“一窗申请、一表填报、一站完成”。
放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限制。今年9月底前出台市场主体住所登记负面清单,清单之外不再设置任何限制条件,实现“非禁即入”。
探索个体经营者豁免登记。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的个体经营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记。
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投资主体、字号名称、经营范围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和指导。推进“e窗通”系统进农村,为农业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提供便利化服务。
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发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放心工厂,建设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商圈)和行业。
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价格监管。从严查处不按规定执行价格收费优惠政策、加重市场主体负担的违法违规行为。
实施经营异常名录审慎管理。对生产、经营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企业,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企业申请,简化流程,材料齐全的,一个工作日内移出;需经营场所核查的,3个工作日内移出。
实施“个转企”专项行动。建立“个转企”培育联系制度,力争到2023年底前累计培育1000户“个转企”企业,推动全市市场主体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银合作畅通助企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动产抵押、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用,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依托“e窗通”系统和“吉企银通”平台,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超出法定期限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期限的专利事务,指导企业依法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请求,得到期限中止、顺延、恢复权利等救济措施。 /刘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