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省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省东部发现近30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20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东部发现近30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5月7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3月开始实施针对长白山地区旧石器考古的专项调查,截至4月末,已新发现遗址及采集点220个,采集各类遗物超过5000件,初步确定旧石器时代遗址近30处。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考古人员在长白山地区陆续发现了和龙大洞、和龙石人沟、抚松新屯子西山、抚松枫林等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些以黑曜岩为主要原料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围绕长白山天池集中分布,具有相同的原料、剥片技术和石器加工技术,具有稳定的石制品组合,年代均在距今2万年左右。

据此次考古调查的负责人徐廷介绍,遗址中发现类型多种多样的石制品,打制石器包括石核、石片、雕刻器、砍砸器等,磨制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石锄、石刀等。经初步判断,新发现的遗址和采集点,年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遗址到早期铁器时代。根据遗物特点和地层堆积情况,考古人员已初步确定旧石器时代遗址近30处。

徐廷介绍,考古人员在和龙大洞遗址周边新发现采集点9处,其中在二水坪遗址采集到石制品66件,原材料均为黑曜岩,器型包括石片、石叶、细石叶、细石叶石核、断块、刮削器、雕刻器,与和龙大洞遗址文化面貌相近。他表示,这些遗址的发现,将对大洞遗址古人类流动模式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徐廷表示,随着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连接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文化传播走廊将逐步构建起来,这对于探索长白山地区古人类生存适应方式、技术扩散和人群迁徙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汪清县:

汪清县新发现含打制石器的地点63处,采集石制品1362件,根据地表采集遗物和裸露的地层堆积特点,可初步确定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

汪清县位于长白山东麓,境内主要有嘎呀河、绥芬河两条河流。本次调查以河流为依托,以过往发现的晚更新世古生物化石出土地点为线索,以河流沿岸的阳坡高阶地为重点,展开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

嘎呀河流域发现有春阳镇石头村北岗遗址、天桥岭镇东新遗址第Ⅰ地点、天桥岭镇马鹿沟遗址、大兴沟镇新兴遗址第Ⅰ、Ⅱ地点等5处,;绥芬河流域发现有罗子沟镇上河遗址,创业遗址第Ⅰ、Ⅱ地点、下河遗址第Ⅰ、Ⅱ地点和绥芬遗址第Ⅱ、Ⅳ地点等7处。

东新遗址第Ⅰ地点位于嘎呀河上游西侧二级阶地,采集到石制品近百件,原料种类丰富,多为优质原料,包括燧石、玛瑙、角岩、石英、黑曜石等。石制品具有吉林东部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叶技术的普遍特点,发现的其中一件带柄两面加工石器,以燧石为原料,通体对称压剥成型,外形规整,其特征与北美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加工技术十分相似。

新兴遗址第Ⅰ地点曾发现过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位于嘎呀河支流前河的北岸阶地。本次调查在该遗址采集到石制品数十件,石制品原料以硅质岩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叶石核、石叶、长石叶加工而成的尖状器等,主要表现出石叶技术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长白山旧石器文化的技术类型。

马鹿沟遗址位于嘎呀河东侧阶地,采集到石制品三十余件,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主,器型包括石核、石锤、石铲、砍砸器、盘状器等,与安图县立新遗址、图们下白龙等遗址具有相似的文化特征。

上述三处遗址,均处于图们江流域,基本代表了长白山地区三种不同的旧石器时代工业类型,石制品原料的不同,体现出古人类对自然资源较强的适应特点。本次调查,首次在绥芬河上游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均以细石叶技术为主要特点。

罗子沟镇创业遗址第Ⅰ、Ⅱ地点,位于罗子沟镇创业村东侧二级阶地上,绥芬河上游西大河的北岸。采集到石制品近二百件,原料种类包括燧石、石英、玛瑙、黑曜石、硅质泥岩、角岩等。石制品以小型石器为主,细石叶数量较多,器型包括石核、石叶石核、细石叶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刮削器、两面器、雕刻器等。

和龙市:

和龙市新发现含打制石器的地点40处,采集石制品944件。

和龙市位于长白山东麓,境内主要有海兰江、红旗河、福洞河、蜂蜜河等河流,均为图们江水系。和龙市是吉林省旧石器时代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石人沟遗址和大洞遗址两处旧石器时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地处长白山地区图们江与红旗河交汇处的平缓玄武岩台地上,西距长白山天池约80千米,是一处以黑曜石为绝对主要原料的,反映石叶和细石叶工艺并伴生大量细石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1-2万年。初步确定该遗址的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东北亚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和龙市发现的采集点主要分布在图们江及其支流红旗河以及海兰江两岸阶地。这些遗址石制品原料普遍以黑曜石为主,类型多种多样,打制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磨制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石锄、石刀等。通过初步判断,新发现的遗址和采集点,年代跨度可从旧石器时代遗址到早期铁器时代,后续将通过系统的整理,对遗址年代做更为准确的判断。

和龙市福洞镇菜营子沟遗址位于福洞河支流一处基座阶地,海拔308米,采集到石制品195件,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同时也存在使用石英岩、砂岩的情况,器型可见石核、石叶、细石叶、尖状器、刮削器、石镞等,遗物分布较为丰富,保存情况较好,应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和龙大洞遗址周边的调查也收获颇丰,目前已在该遗址附近新发现采集点9处,其中二水坪遗址采集到石制品66件,原材料均为黑曜岩,器型包括片、石叶、细石叶、细石叶石核、断块、刮削器、雕刻器,与和龙大洞遗址文化面貌十分相近。这些遗址的发现,将对大洞遗址古人类流动模式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上天村第Ⅰ采集点位于上天村西南的一处二级阶地,红旗河东岸。采集到石制品153件,原料包括黑曜岩、燧石、石英岩、硅质灰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刮削器,断块,细石叶石核。

青头村第Ⅱ采集点位于青头村以北的一处二级阶地,西沟河北岸。采集到石制品59件,原料包括黑曜岩、石英岩、石英砂岩、角砾岩、燧石,类型包括石片、石核、刮削器、细石叶、石锄、石斧。

敦化市:

2020年吉林省敦化市旧石器考古调查始于4月4日,历时23天,共调查了304个计划点,确定遗址点25个,采集点56个,空点130个,因实际地理情况放弃以及暂缓调查地点93个(其中包括理论放弃点74处)。确定的遗址点以及采集点从年代上看,旧石器(包括含旧石器)地点约23个,新石器(包括含新石器)地点约58个,青铜甚至更晚地点约20个。调查涉及的主要河流约50条。

敦化市河流主要有牡丹江干支流、都陵河干支流、塔拉河干支流等,包括海浪河、大小黄泥河、大小蒲柴河、大小石河、浪柴河、珠尔多河、官地河、塔拉河、沙河、插鱼河、尔占河、威虎河、响水河、额穆索河等。

新民遗址位于新民村西南牡丹江干流以北500米的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共采集遗物79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残段、刮削器断块等,石制品原料包括黑曜岩、硅质页岩等,值得注意的是,该遗址采集到石锄和石铲以及少量磨制石器。

西黄泥河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红石乡西黄泥河村北侧,地处牡丹江支流(未查到支流名称)左岸二级阶地,东经128.041534度,北纬43.274221度,海拔560米,高出支流水面约30米。于2017年调查时发现。本次调查又在该遗址发现大量石器,原料为玛瑙、黑曜岩等,采集遗物有刮削器、石核、石叶石核、细石叶石核、石片。

延吉市、龙井市(2019):

2019年调查区域主要集中在布尔哈通河流域,地跨延吉市全境和龙井市北部,经过调查发现采集点37个,采集遗物655件,其中石制品419件。

桃源遗址位于龙井市老头沟镇桃源村,布尔哈通河北岸阶地,调查采集石制品48件,绝大多数为黑曜石制品,石制品类型包括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细石叶、边刮器、端刮器、钻器等。

抚松县:

截止目前,已在抚松县发现含打制石器采集点62处,采集遗物732件,其中石制品468件。/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暄 报道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白山地区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队供图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