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大型成就展看中国军队精兵之路
“数据赋能”助推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首个区级全域自动驾驶
可载人测试路网在河北开放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据赋能”助推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

 

10月28日,王伟带着他关于“一码通域”的长三角数字一体化方案和设想坐上开往上海的高铁,准备提交给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王伟是安徽省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的副局长,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机构是合肥市最年轻的部门,旨在通过整合数据资源,以大数据和一系列科技手段促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当今世界,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深刻影响人类生活,但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治理上的难题。拥有全球最多网民数量的中国,正在致力创新多种手段解决治理的痛点和堵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决定》全文中关于社会治理体系的表述较以往增加了“科技支撑”,这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使得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贵伦说。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作为国家战略付诸实施。

王伟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原来各个部门的“一卡通”已难以满足区域一体化的需求:公交卡、园林卡、就医卡纷繁复杂,更不必说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了。

“我们希望把所有类型的公共服务融合简化成一个二维码,通过各部门的数据融通,市民扫一扫就可以畅行长三角。”王伟设想,随着刷脸、无感支付、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升级,“一码通”未来或许可以变成“无码通”。

这样的升级正如中国电子政务的改变,虽然最初只是把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但实践的深入推动治理者走出“舒适区”。

“大数据+公安”加速了证件异地办理;“互联网+海关”大大提升通关便捷度;环保部门上线的“环保云”,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最高法推出的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既便利了群众,也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从一座规模不大、经济体量小、发展相对滞后的“江淮小邑”,成长为近五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的城市。“逆袭”的“密码”正是合肥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合肥科技支出逐年增加,每年安排约100亿元政策资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占财政总支出10%左右。

合肥市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科大讯飞占据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的份额;推进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量子信息产业在合肥已现雏形。

科技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治理水平。据介绍,目前合肥市部分政务城域网已经开始应用量子通讯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安全。

实践证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城市治理向更深层次变革,数据的跨部门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合肥交管部门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发的“交通超脑”,借助大数据监测,将拥堵指数、平均车速等6项指标精度提升至车道级,人工智能通过挖掘分析堵点,可以及时给出道路改造和信号灯优化方案。

合肥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建梅告诉记者,在最新的拥堵治理改造计划中,超过九成的常发堵点来自“交通超脑”的数据挖掘。

高德、百度发布的报告显示,合肥市高峰拥堵排行从2017年初的第9名下降至2019年的第27名,拥堵指数也在稳步下降。

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如今,中国的很多城市将政务后台化,实现了跨部门数据的融合联通,老百姓不需要知道具体流程,只要提交申请就能在后台自动运转。

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出台新政策、挖掘新应用,不断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治理能力的升级。

“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治理能力和理念的升华。”宋贵伦说。

/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