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护路宣传进社区维护国庆期间铁路安全
筑牢民生底线 托起幸福生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9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民生底线 托起幸福生活
——白城市全力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见闻
 

城市晚报白城讯 白城作为吉林省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经过这几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总体看温饱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但对标“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找准问题才能精准施策,精准攻坚。白城市抽调市直1300多名专业人员,对全市919个村一户不落地进行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出危房7907户(贫困户1740户)、安全饮水不达标152个村、卫生室不达标245个村、未纳入医疗保险贫困人口221人,以及慢病管理不精准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集中开展了“七大专项行动”和“两个百日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见闻一:

危房改造 从“泥草屋”到“砖瓦房”

“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我们老两口再也不用住透风漏雨的泥坯房了,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搬进新家的王丙仁逢人就夸政策好。

通榆县边昭镇王丙仁家的泥坯房建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残破不堪,一到刮风下雨,老两口就担心房子会倒塌。危房鉴定通过后,相关部门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危房拆除和新房建设。从提出申请到入户鉴定、开始施工、检查验收、兑现资金,王丙仁老两口基本没有跑腿,如今刮风不愁、下雨不怕。王丙仁不禁感叹:“除了安全感之外,更多的是幸福感。”

在危改新房建成后,王丙仁和老伴儿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招待女儿女婿,新房宽敞明亮,墙壁粉刷一新,洁白干净、简单大方。女儿女婿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没想到咱家变得这么好,我们在外边打拼也就放心了。”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通榆县充分利用农村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高标准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方面狠抓工程进度,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强力推进;另一方面狠抓工程质量,严控建设标准,切实按照施工一户、验收一户、合格一户的要求,严格确定危改对象和危房等级。截至7月底,今年通榆县已完成62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47户)危房改造任务。

通榆县住建局局长卢成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危房改造工作是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举措。我们县针对目前农村危房灭迹工作问题突出的现实,开展了一次大排查、大摸底、大灭迹、大排除行动,坚决做到问题清、底数实,确保精准到位。”

根据白城市住建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白城市共计划改造农村危房7823户,年内都能按时保质完成改造任务。

见闻二:

安全饮水 从“辘轳井”到“自来水”

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红旗村位置偏远,以前村民们家家都有一眼井,井深不过10米,打上来的水,水质发黄,还有异味儿。

“5月初打井车开进来的,打了近100米深的水源井、管网入户、盖井房,安装净水设备只用了1个月就完工了。”村民代红竖起了大拇指。

在厨房拧开自来水龙头,看着清凉的井水哗哗流出,代红接了一大瓢,大口喝下,他说,现在的水真是太好喝了,62岁的老人在脸上绽放出了真心的笑容。

通榆县将确保饮水安全,作为脱贫退出的硬杠和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从5月份开始,通榆县开展了为期60天的农村安全饮水集中整改“大会战”。对560眼铁、锰、氟超标的水源井安装了净化设备,占水源井总数的85.5%;对655眼水源井出厂水和末端水进行了两轮水质检测,确保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对全县655座水源井管理房全部进行了设施完善和改造,没有井盖、电路老化、冬季冻堵等影响供水的问题得到彻底根治;清除了水源井30米半径范围内的208处污染源,并对206处人井混居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改,从源头上防范了周边环境影响饮水安全的风险;开展整体管网改造18处,新铺设供水管网28万余延长米,改造冬季冻堵和未入户供水管网近15万延长米;对负责水源井管理的专职人员进行了全面体检,要求供水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制定完善了7项制度,强化了饮水安全日常管理,运营体制由村级管理变为乡镇统管,实现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监督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广大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

现在,走进通榆县农村,最干净、最整洁、最漂亮的,当属每个村屯的水井房,蓝瓦白墙、铁艺围栏,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令人油然而生。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吉林省核定白城市农村100.7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全部得到有效解决。全市现有农村人口120.29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16.72万人,集中供水率达到97.03%。全市38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水,集中供水率达到了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03%,水质达标率达到99.29%,供水保证率达到97.57%。

见闻三:

健康扶贫 从“看病难”到“有保障”

今年60岁的镇赉县黑鱼泡镇索龙村贫困户张贵发患有心梗,需要做心脏支架,总费用近10万元,自己无法承担,在贫困人口大病兜底和三甲医院对口帮扶政策的帮助下,张贵发90%的医疗费用都予以报销,并通过三甲医院医生下沉到镇赉县,没出县城就完成了心脏支架手术。

不但手术有保障,吃药也有保障,张贵发手术后一个疗程服药需要花费900多元,在慢病政策的帮助下,80%的药费予以报销,张贵发每个月只需要花费100多元的药费就能够吃到药。如今,张贵发和老伴李香兰喜笑颜开,称赞党的政策真好。

白城市的医疗扶贫政策中规定,对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贫困群众就医实行定点定策住院治疗,使贫困患者自付不超10%。确定全市25种大病救治7家定点医院,针对病种制定了具体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对25种大病贫困患者给予优先治疗,保证贫困患者就医省钱,自付比例不超标。门诊就医及时报销,贫困患者自付不超20%。实施“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住院0押金,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帮助贫困患者“一次性”即时结算出院。

白城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白城市还对245个未达标村卫生室进行了彻底整改。通过逐户排查,对未纳入医疗保险的221人,区分参军、域外参保等不同情况,全部建立一人一档,实现应保尽保。对已认定的30189名慢病患者,建立了慢病管理手册。贫困人口落实家庭签约医生服务130254人,还为384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了医用冰箱,解决贫困群众购买、储存胰岛素等冷链药品难题。

见闻四:

教育扶贫 “有学上”到“上好学”

今年高中毕业的杨莹莹来自镇赉县建平乡平保村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人多地少,为了供杨莹莹和姐姐上学,父母日夜奔波、辛苦劳作,但仅靠种地取得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父亲只好外出打工,在一次工程事故中父亲从楼梯摔下导致腿部残疾。生活的重担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在生活和心理双重压力下,母亲也患上了胃病,家中生活贫苦。

杨莹莹说,高中三年,如果没有国家、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帮助,自己不知道是否能完成学业,我要感谢这个社会和时代,让家人不再担心我的学费等一系列问题,免去了很多负担。现在正准备步入大学,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更有自信地走向工作岗位,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帮助过我的人。

白城市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系统工程,出台了《白城市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加快提升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水平和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作为重点任务,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方面,在享受原有国家和省各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新增6个方面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惠及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残疾儿童。

白城市对7727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动态管理数据库,进行跟踪帮扶、分类救助。2019年春季学期白城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国家和省资助378.82万元,市、县两级出台的资助政策资助172万余元。

/ 戈驰川 张磊 报道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